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03 Jun 2019
1941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胡浩、施雨岑、王思北、史竞男)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中国学生赴美留学遇到一些障碍,为此,教育部3日发布2019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专家表示,希望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多做有益于促进两国教育交流合作的事情,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作出努力。...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10 May 2019
2134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5月10日讯】(记者陈思勤 宾红霞)除了位于黄埔的广州科学城外,广州将再建一个科学城。近日,广州市与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签署了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共建广州明珠科学园两份协议。双方携手,将推动广州南沙科学城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组成部分,集中资源力量把南沙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08 May 2019
2426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查文晔、徐弘毅、王攀)“砰、砰、砰”,从机器人发射器里射出一串白色弹丸,正中目标。能做高难度动作的全向轮、在复杂地形中跨越障碍的悬挂系统、灵活的两轴云台、从一米多高摔下也不坏的结实车身,这是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Kinetic机器人实验室制造的步兵机器人。 “台湾老师+大陆学生”,粤台产业科技学院(简称“粤台学院”)是广东高校两岸合作办学的先行者。2015年,东莞理工学院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引入台湾教学管理模式和师资团队,设立粤台学院并开始招生,将台湾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大陆的新工科教育相结合,这在广东高教界堪称“饮头啖汤”。...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27 Apr 2019
2948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6日电】(记者刘阳 金悦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26日举行颁奖仪式,向37名中国留美学生颁发2018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09 Apr 2019
1971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胡浩)记者9日从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慕课大会上了解到,中国已有12500门慕课上线,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迅速在世界范围兴起。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09 Apr 2019
3186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成都4月9日电】(记者吴晓颖)“与中国联合创办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是威斯敏斯特公学转变为一所面向全球的学校迈出的第一步。”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成都威斯敏斯特学校奠基仪式上,威斯敏斯特公学校董会主席约翰·霍尔表示,在成都建校标志着这所名校学校开启了新篇章,也使中英两国之间的友谊更加紧密。 威斯敏斯特公学是英国最著名的九大公学之一,始创于1179年,至今已培养出多名诺贝尔奖得主、7名英国首相以及遍布各行各业的精英。...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02 Mar 2019
3114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纽约3月1日电】(记者王建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1日启动以已故慈善家余彭年的名字冠名的系列讲座。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沙尔菲成为首场讲座主讲人。 哥伦比亚大学耐挫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林晓东在启动仪式上说,该讲座是全球杰出人士分享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讲坛,每年举办一次。余彭年的奋斗经历为成功路径作了最好的诠释。...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09 Feb 2019
2206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2月9日讯】(记者马立敏 叶妙娴)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又有新动作!2019年伊始,东莞理工学院发布《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要全面建成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又有新动作!2019年伊始,东莞理工学院发布《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要全面建成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Read More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14 Nov 2018
4759
今年10月开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简称“佛科院”)连连发布学生寒假出国访学通知。学生可自主选择到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西澳大学等10余所国外名校访学。
by 中美创新时报网
26 Sep 2018
3466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和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近日发布了《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根据近5年的数据统计,在穗留学回国人员中女性比男性多,出生地为广东省的占比达55.7%。在穗留学回国创业人员享受过创业优惠政策扶持的超过五成,他们最期望得到与居住有密切关系的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