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者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文本概要(中)

哈佛学者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美方文本概要(中)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12月23日特稿】(记者温友平)近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一致,中美双方均以新闻发布会和声明等方式对该协议达成一致做了一些介绍。尽管更多详细的正式协议文本内容有待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后对外公布,但是美国贸易办公室在网站上所发布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概要还是聚焦了协议的一些核心内容和观点。就此,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武汉大学法学院刘瑛教授在接受美国华文新锐媒体《中美创新时报》专访时,对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一致、尤其是美国政府贸易办公室所公布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内容概要进行了详细解读。《中美创新时报》将之分成形成上、中、下三篇进行系列报道。

刘瑛教授认为,尽管从整个协议内容来看,美方似乎显得更为“强势”,因为美方第一、第二、第三所加征的关税是不变的,它最为直接的承诺就是将第四阶段所加征的1200亿美元产品加征15%降到7.5%,另外就是原定12月15日起1800亿美元产品不再征收新的关税,但整个关税加征都是美国基于本身的301报告而单边加征的。因此中国国内不满的声音会有一些。协议总的来说还是互惠互利的,中国也有购买美国产品和扩大中美服务贸易的需求。在未来两年内,中方承诺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将达到2000亿美元,这表面上中方单方面承诺,但也体现了美国对中美贸易发展的期待,是中美两国各自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双方在贸易谈判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转变。所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其积极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中国消除对美国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贸易和投壁垒”

美方公布的协议概要中的金融服务章节也是非常受到关注的。刘瑛教授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中国消除对美国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贸易和投壁垒”。她说,金融服务提到了银行、保险、证券和信用评级等服务,涉及的范围已经是相当广泛的;取消的壁垒包括外国股本限制、和歧视性监管要求。这就是说,首先是在美国金融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时取消外国股本限制,其次是进入之后不能受到具体监管部门的歧视性的区别对待,而要实行“国民待遇”。尽管只是一句话,但是将整个金融服务的主要范围及其贸易和投资壁垒都包含进去了。所以之后正式文本对此是怎样具体规定的,必然是大家所重点关注的。

刘瑛教授分析道,对于中国来说,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本来就是中国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日程内容。从去年到今年,尤其是在今年,中国在不断地推出开放金融服务的一些举措。无论是央行还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上海都相继出台了金融服务进一步开放的具体措施。中国实际上计划在2020年全面取消金融行业的股权限制,同时原则上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限制,对外资金融服务原则上实行一致监管。因此中国在协议中的金融服务承诺与中国近年来的不断改革开放是一脉相承的。

刘瑛教授还认为,融资成本高,是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金融行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有其必要性,是中国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和进一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要求。刘瑛教授提出,一是通过对外开放金融市场,降低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据中国以往改革开放经验,金融市场开放比较好的行业必将取得好的、更大的发展。二是金融业的开放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福利。中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国的“四大行”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其实在金融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改进空间。三是中国金融企业经过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像上述“四大行”和招行等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应该说有很强竞争力,能够支撑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金融业开放了,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业对外扩展业务,中国的更大开放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赢得对方相对包容的态度。

总体而言,“中国消除对美国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所释放的信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将实现“开放姿态换开放姿态”,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有助于中国金融服务机构在海外拓展业务。当然,这就要求中国金融服务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求中国监管部门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刘瑛教授总结道。

中方承诺货币及其汇率政策高度透明

在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事项章节中,是有关中方货币问题的政策及其透明度的承诺。美国贸易办公室所公布的协议概要说,”中国做出高标准承诺,在避免竞争性贬值和设置汇率目标的同时,显著提高透明度,并提供问责和执行机制,从而加强宏观经济和汇率稳定,确保不会利用汇率手段不公平地与美国出口商进行竞争。“刘瑛教授对此指出,这个章节出台有一个背景:今年8月1日,美国财政部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并认为中国一直人为压低汇率有利于中国产品出口。因此,美方要求中国承诺避免竞争性贬值和设置汇率目标。

她还进一步说,另外就是要求中国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中国现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篮子货币国,但是相比较其他一篮子货币国来说,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报的信息档次处于低位,对中国造成了现实压力。她指出,作为一篮子国际货币的人民币,在国际上表现较好的方面是国际贸易结算持续攀升,现在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有些国际投资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而人民币在国际银行的同业结算和外汇储备货币表现上则比较弱。

中方未来两年进口美国贸易2000亿美元以扩容双边贸易

在第六个章节中是扩大贸易,就是要扩容中美双边贸易。这是美国政府官员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讲得比较多的一个内容,也是他们最直接能够看到效益的。按照美方的介绍,中国将在未来两年进口美国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将达到2000亿美元。除了前面专章提到的金融服务和农产品外,还包括工业制造品、资源性产品和美国服务,要在2017年中国进口美国各种产品价值1280亿美元的基础上,两年内增加到不低于2000亿美元,2021年以后未来几年内要在2000亿美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上升态势,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美中贸易关系的再平衡。

刘瑛教授认为,这番美方的描述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她说:”之前美国方面一直强调要减少逆差,减少逆差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顺差国限制出口,一个是逆差国限制进口。但这些都违背WTO规则的,如加税限制进口明显违反自约束关税承诺。美国现在就调整思路了,不说要减少逆差,而是说顺差国增加进口,增加贸易,在做增量,让中国增加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让美国适度增加来自中国的进口,这就不存在谁赢谁输的问题,也是符合WTO贸易规则的一种的双边贸易状态。“

刘瑛教授认为,2000亿美元贸易的增加,其数量规模确实是巨大的,但是现实并非不可以实现。她介绍说,中美两国曾经于2017年11月签署过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合同,尽管其中包括了投资,但是贸易量增幅空间还是现实存在的。诸如上述的增加采购美国金融服务、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和一些工业制成品,包括一些美国具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等方面是具有较大上升空间的。归纳起来,可以通过以下多项措施,完成中美经贸协议正式签订后的进口美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和服务的义务:

一是增加中国政府对于美国产品的采购。中国在政府采购贸易上不受制于WTO规则,以往主要照顾国货,因此具有很大的释放空间,比如中国政府就可以采购美国的苹果电子产品;

二是改革国营贸易体制。目前国营贸易企业是较多受制于政府调控的,为了更好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就可以让国营贸易企业选择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在同等情况下倾向于选择美国制造产品;

三是推进美国产品海关商检通关的便利化,适当降低目前对美国产品进行的反制关税税率;

四是通过已经成功举办两届和未来继续举办的中国进口博览会促进进口,采购更多的美国制造产品和美国服务。

此外,刘瑛教授还特别提到,中国增加到2000亿美元的美国贸易总额,2000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不能仅靠产品货物,而是需要大量的美国商业服务进入中国的自由化。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有更好更快的达到这一个贸易目标。但是中美双方的服务业开放涉及到许多敏感行业,比如说医疗、教育,甚至是金融服务,但是服务贸易的空间肯定是有的,关键的问题是双方如何稳定地进行推进服务业的开放。(未完待续)

附:人物档案

刘瑛:法学博士,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法、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法,牛津大学Queen’s College 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法学院福布莱特访问学者。

题图:刘瑛教授(受访者供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