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湘军”:中国制造的新“世界名片”

机械“湘军”:中国制造的新“世界名片”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长沙11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刘巍巍、苏晓洲、王昕怡)从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开始,湖南省的军人因骁勇善战一直被世人称为“湘军”。如今,同样具有湖南血统的工程机械“湘军”异军突起,在世界各地参与建设,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世界的新名片。

在亚洲,中东哈利法塔;在美洲,巴西世界杯场馆;在欧洲,俄罗斯联邦大厦;在非洲,南非最大火电厂;在澳洲,悉尼市政厅……近年来世界工程史上很多“超级”项目,都有“湘军”活跃的身影。

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国际市场销售收入约70亿元,同比增长15%。

始创于1989年的三一集团主营工程机械,产品覆盖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近3年来,集团海外复合增长率达20%,销售额连续6年过百亿,在近30个主要国家中出口份额位居首位。《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19年“最受赞赏中国公司”中,三一集团名列第2,是排名最高的制造业企业。

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是盾构机、凿岩机的重要制造企业。走进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长沙第一产业园,一台直径12.19米、总长约80米、总重约2200吨的盾构机跃然眼前。这个“大块头”已完成验收,即将发往印度孟买,为当地沿海公路隧道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站在盾构机的制造车间里,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党委副书记贺勇军介绍,针对孟买沿海公路隧道等海外项目特殊的地质特点和技术难点,他们为国外客户量身定制的盾构机,采用高强度复合刀盘,集成破岩、高效泥浆环流及刀盘冲刷等诸多“黑科技”。

回首过去数十年,湖南曾创下无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包括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1号”、第一套船用动力推进设备、第一套地铁车辆电机电器成套设备、第一台航空发电机等。

基于奋发进取、敢为人先积累起来的丰厚经验, 湖南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新一代“湘军”在创新开放中加快“出海”,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上重量级“玩家”。

中联重科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高新技术装备研发制造。这些年,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当地建厂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从2001年起,企业先后收购英国Powermole、意大利CIFA、德国M-TEC、荷兰Raxtar等行业知名公司,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市场网络、服务体系遍布全球,产品销往七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三一集团首次将产品卖到非洲。目前, 三一集团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四大产业研制基地, 销售网络遍布非洲、亚太、中东、拉美等地, 海外市场销售额在公司业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18年中国工程机械前5强中,湖南企业独占三席;“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湖南4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混凝土机械产量居世界首位。

崛起的工程机械“湘军”,令全球刮目相看,也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

三一集团全球代理商峰会近期在长沙举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科威特、泰国、印尼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代理商纵论共赢大计。

印尼PT Gajah Unggul公司董事长维贾亚说,公司2018年才成为三一的代理商,受益于三一产品的物美价廉,企业仅用时一年就实现销售6000万元,牢牢占据印尼代理区域65%的市场份额。

柬埔寨王国国拓公司与会代表说,三一产品性能与欧美产品不相上下,价格却便宜很多,表现出很高的性价比。2019年,得益于三一产品旺销,公司实现销售近4000万元,同比翻了3倍,是柬埔寨同行中增长最快的企业。

尽管如此,湖南工程机械业者并没有松懈。向文波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使命重大。尤其是看到企业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备感要以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世界形象。

今年9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自主研制的直径11米级盾构机在上海装船发运,途经太平洋、北冰洋,运至莫斯科参与当地地铁建设。这台11米级的“地下巨无霸”总重1700吨,是目前中国出口至欧洲的最大直径盾构机,被莫斯科市副市长马拉特·胡斯努林命名为“胜利号”。

“时代在变,技术在飞速进步。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中国工程机械的产品性能、研发流程、营销模式和产业链体系。”贺勇军说,工程机械“湘军”要成为名副其实、长盛不衰的“胜利号”,未来仍需大力研发和创新,持续推出引领行业浪潮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装备。(完)

题图:由于海内外订单纷至沓来,三一重工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长沙“十八号”厂房正在实施产能扩建工程。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