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释放金融业对外开放强信号

(经济观察)中国释放金融业对外开放强信号

这两天,中国海南博鳌小镇释放出一系列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慧、李延霞、许晟)这两天,中国海南博鳌小镇释放出一系列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在10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提出,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11日上午,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十余条举措之后,中国证监会率先行动,宣布沪港通、深港通每日交易额度扩大4倍,即5月1日起将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520亿元,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分别调整为420亿元。

业界认为,中国证券领域开放措施如此迅速落地,折射的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决心,彰显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自信和底气。

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路线图的明确,中国证券业开放正在进入深水区。一系列新动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今年年底前,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1日表示,证监会在积极推进“沪伦通”准备工作,将与英方共同努力,争取2018年内开通。

境内交易所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易所积极开展务实合作,A股成功纳入MSCI指数,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也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对外开放步伐从未停顿。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证券业的进一步开放是中国金融崛起的路径,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抓手。金融开放可以促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能够让内资证券机构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引导更多的智慧资本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领域的对外开放同样引人注目。相关措施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

“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由银行扩大到几乎所有的持牌银行业金融机构,既包括新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也涵盖即将设立的理财公司等,体现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全方位开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除了放宽市场准入,中国表示将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专家认为,外资银行的分行和子行的业务范围不同,这对不同类型的机构来说有不同内涵,从大范围上来讲,之前外资银行介入比较少的一些业务,比如债券承销等有望放开。

曾刚认为,开放政策旨在实行内外一致的监管规则,而不是对外资有特殊倾斜。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依然要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投资准入条件,遵守业务经营的规则。

保险行业的对外开放力度也值得关注。

未来几个月内该领域将落实的政策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随着中国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更大程度的开放已经成为现实需求。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中国保险行业总资产已经近17万亿元。开放对于推动中国保险市场改革,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以及保护消费者利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监管部门透露,下一步还将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引入更多优秀的境外保险机构,完善保险市场主体结构,增强市场活力,促进行业有序竞争;进一步优化监管政策,鼓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参与保险经营新模式的探索,参与国家和保险行业的各项改革等。(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