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个联合田野考古项目20年后发布成果

中美首个联合田野考古项目20年后发布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首个联合田野考古项目“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考古成果《豫东考古报告》23日发布。报告的发布距离这一考古项目发掘结束已20年。

 

【中美创新时报郑州9月23日电】(记者曹凯 桂娟 孙清清)新中国成立后中美首个联合田野考古项目“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考古成果《豫东考古报告》23日发布。报告的发布距离这一考古项目发掘结束已20年。

该项目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联合实施,中方成员11人,美方成员13人。该项目1990年开始在商丘进行前期考古和地质调查,主要发掘时间在1994年至1997年。

项目发起人之一、已故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只有先把商文化弄清楚,才能将夏、商、周三代的关系弄清楚,而先商文化来源的研究是当前中国古代史的急务。

报告指出,“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项目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外田野考古学合作,虽然没有达成找寻商城的预期目标,但仍产生了众多创造性成果。

报告指出,该项目对豫东地区的地貌环境进行了科学探索,使得学术界首次掌握了汉代以前商丘地区古人类遗存的埋藏环境与堆积特点;建立了豫东地区史前仰韶时代至岳石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发现了很可能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曾经居住过的宋国故城及宋人墓地。

现年80岁的联合考古队中方成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天麟说,这些成果虽然都未直接确认为早商或先商文化,但为深入研究豫东地区先商和早商文化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中方成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说,该项目成员包括田野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等,大家一起协同探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种观念领先的考古队组合方式。

美方成员、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荆志淳早在1991年就在商丘用荷兰铲作为钻探工具开始了地质考古调查。

“豫东地区是著名的黄泛区,考古工作难度大,确立这一地区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有利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荆志淳说。

美方成员、波士顿大学教授慕容捷说,此次联合田野考古掀开了中外考古合作新篇章,之后中国与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考古合作项目陆续开展。

慕容捷说,由于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当年没有能够继续发掘。

“现在如果能够找到合适地点,并发掘至10米至12米深,我认为有可能找到早商文化的直接线索。”慕容捷说,“现在资金和技术已不再是问题,缺的只是合适的时机。”(据新华社)

图:联合考古队中方负责人张长寿(左)和美方负责人张光直(右)当年观察南城墙夯土剖面。(图片来自报告)

题图:1996年5月2日,联合考古队使用地质冲击钻探出老南关古城城墙。(图片来自报告)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