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博览会助力全球企业挖掘“舌尖上”的中国机遇
重返中国市场的法国牛肉、口感独特的西班牙火腿、罐装仙人掌、玫瑰精油饮料,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助推下……这些中国市场曾经陌生的全球特色食品正在成为居民餐桌上的“新明星”。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在帮助全球企业搭上“中国号”开放快车。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记者周蕊)重返中国市场的法国牛肉、口感独特的西班牙火腿、罐装仙人掌、玫瑰精油饮料,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助推下……这些中国市场曾经陌生的全球特色食品正在成为居民餐桌上的“新明星”。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在帮助全球企业搭上“中国号”开放快车。
在家烹饪法国牛肉——这是上海“牛肉重度爱好者”李光河期待的“小确幸”。“最新上市的法国牛肉品种是草饲的夏洛莱牛,浑身雪白,口感鲜嫩多汁,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脂肪含量低。”说起牛肉,他头头是道。
李光河曾经在留学和旅行时品尝过法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牛肉,夏洛莱牛肉的味道让他念念不忘,从得知法国牛肉今年7月获得对华出口许可的消息后就一直紧盯消息。日前,他听说夏洛莱牛肉上市的消息特地来到家里附近的家乐福门店尝鲜。
为了帮助中国居民更好烹饪法国牛肉,门店内还贴出了烹饪须知,是否需要二次清洗牛肉、用何种油效果最好、如何调味、是否需要趁热吃等被一一列出来解答。“国内销售的价格和澳洲牛肉基本持平,相信未来会很有竞争力。”李光河说。
销售夏洛莱牛肉的法国第二大牛肉屠宰加工企业埃利维亚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展商。
“我们非常高兴,时隔17年,法国牛肉能重返中国居民的餐桌。”这家法国公司的销售出口经理达米安说,“一块牛肉从法国的农场到中国居民的餐桌现在只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我们非常看好在中国的销售前景。”
数据显示,按一年计,首届进博会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意向成交126.8亿美元,是成交最为活跃的展区之一,为中国居民的餐桌上带来了不少新选择。
随着中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攀升,越来越多的全球高品质食品正在获得新机遇,遍布上海各地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也在加速帮助展品“变身”商品。
西班牙蓝恩喜诺公司在进口博览会上遭遇了一场“幸福的烦恼”:原计划进口中国销售半年的500公斤西班牙火腿,在短短6天里的进口博览会上就“一售而空”。
西班牙蓝恩喜诺公司首席运营官任胜楠说,为了能尽快抓住进博会效应,公司紧急从西班牙订购、制作和空运了一批新鲜的西班牙火腿到上海,准备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内开启常年的保税展示以及面向零售端的销售。
和蓝恩喜诺公司一样,从进口博览会后“移师”到数公里外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内的还有40多个全球品牌,来自格鲁吉亚的红酒、英国的奶粉、美国的特斯拉汽车、乌克兰的巧克力等正在开启“展品变商品”的新征程。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30万亿美元。当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敞开大门,与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不仅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也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说,如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提供适合中国市场口味的优质食品,全球企业大有可为,这其中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尤其是第一次进入中国的企业了解中国市场的喜好尤为重要。
“要看6天的成交,更要看365天的服务。”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上海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进博企业”与“上海购物”品牌的对接,延长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完)
题图:2018年11月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展馆现场的法国厨师制作牛肉吸引了众多观众。 澎湃新闻记者朱伟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