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佛莞“求贤令”大比拼 谁比谁更“有才”

广深佛莞“求贤令”大比拼 谁比谁更“有才”

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近一年多来,中国城市对人才的争夺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武汉、长沙、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纷纷提出吸引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计划。在广东省内,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城市,人才政策也各有特色。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7月20日讯】 (记者蓝志凌 段思午)人才引进和扶持政策是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近一年多来,中国城市对人才的争夺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武汉、长沙、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纷纷提出吸引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计划。在广东省内,经济总量排名前四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城市,人才政策也各有特色。

人才总量:广深优势依旧 佛莞各有千秋

据公开报道,四市人才总量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

至2016年底,深圳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8275人,海外留学人员8万余人,拥有专业技术技能人才452万人。

至今年6月,广州地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326万人,包括在穗工作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16人。
佛山人才数量至2016年底达到136万人,其中去年通过全市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引进人才手续的约为7000人,包括博士130人、硕士1890人。
截至今年5月,东莞有各类人才130多万名,其中高层次人才累计达7.8万人次。

以四市公布的2016年末常住人口数来看,深圳425万专业技能人才占常住人口的38%,广州326万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占常住人口数23.2%,佛山136万人才数量占常住人口数18.22%;东莞各类人才数占常住人口数比例则达15.7%。

可见,深圳、广州人才总量遥遥领先。

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

而同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和东莞属同一梯队,佛山略微领先。除了人才总量和人才占比外,佛山引入的“千人计划”专家人数也略微高于东莞。
但东莞创新研发团队优势明显。到5月,东莞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31个、市创新科研团队27个,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居全省地级市之首。

政策体系:广深“横扫千军” 佛莞“精准引才”

单调的人才数据背后,是四市人才政策的比拼。

广州在2010年左右密集出台了一波人才政策,包括《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奖励制度》等;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广州更出台了系列政策,专门鼓励海外留学人才来广州创业。今年7月19日,广州又出台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创新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引一院士奖50万元”创新方式,加大引才力度。

深圳则在2016年3月起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涉及20个方面、81条措施和178个政策点,要求实行更具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对于新引进人才,深圳给予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达到本科1.5万元/人、硕士2.5万元/人、博士3万元/人。

广深“大手笔”引才,除了求贤若渴外,更少不了雄厚的财政资金支持。

对于佛山、东莞而言,在人才招引中更注重政策创新,精准引才。

东莞在2013年就正式印发《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突破“落户方可享受资助奖励”的地域限制,来莞就业创业人才可凭劳动合同、社保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公司注册登记等证明材料申请享受人才资助政策。该办法在全省城市中首次以制度化文件规定,对于省创新科研团队市财政最高可按1:1比例配套资助资金,以集聚创新型人才。

2011年,佛山以市委一号文的形式,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随后又印发了《佛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6年,佛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博士后工作扶持力度的意见》,大幅提升博士后的福利待遇,并在当年7月印发《佛山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暂行办法》,结合产业需求,首次把本科生和中职类人才列入新政当中,建立起一个中高层次全覆盖的人才政策体系。

人才优惠:始于“户口本” 更重配套优惠

四市的人才政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入户的门槛越来越低。

2011年左右,各市对于引进人才的落户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北京、上海普遍提高入户门槛的情况下,广州、深圳入户门槛却在进一步降低。

今年6月又明确七类人员可申请广州公共集体户。深圳取消了对于入户的学历要求。近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公布,2017年毕业生留深率将近4成,与前几年相比大幅增加。

佛山则在不断放宽入户条件,在保留了购房入户途径基础上,积分入户门槛从60分调整为30分,这意味着新市民几乎人人有资格申请积分入户。东莞的入户则包括三类,其中“条件准入”类的人才满足条件即可直接入户。

“入户是留住人才最直接的方式,但从长远角度来说,除了物质外,一个城市的软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在这座城市受到的尊重程度也非常重要。”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苗绿表示。

“其实入户并不是我们最看中的,反而是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包括对我们所处行业的重视,对家人子女的关怀。”佛山市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磊是佛山2006年引进的博士后,当初就是因为被佛山的“人情味”打动而留下,“包括子女入学、家属就业问题当时都一一得到解决。”秦磊回想起来仍很满意。

在近年四市出台的人才政策中,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都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如除了优先推荐安排工作外,佛山提出对A、B类重点产业人才配偶给予相应待业补贴。在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东莞,一、二、三类特色人才子女入学,可由市或镇街教育部门直接安排到市一级以上(含市一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就读。

可见,随着入户门槛的降低,“户口”本身的魅力也在减弱。相比而言,住房能否安居,配偶能否安置,子女能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人才选择城市的重要因素。

灵活用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当前,城市的吸引力正从户籍延伸到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而外界津津乐道的购房补贴也与一个城市财力息息相关。吸引人才,需要更灵活的用人形式,需要更灵活的激励方式。

对于佛山而言,除了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需求外,“灵活用人”或许可以成为佛山人才政策新的比较优势发力点。

在广州、深圳和东莞,人才激励方式相比更加灵活。如广州规定,创业领军团队可获得30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并以股权资助与无偿资助组合方式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项目经费资助等;深圳的激励机制则覆盖团队、人才、用人单位的奖励和激励。

东莞更在2014年出台《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扶持办法》,通过市场化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如规定用财政性资金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将其职务技术创新成果对外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可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益中提取30%—5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完成该项创新成果及其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无论是佛山、深圳甚至是欧洲都会说缺人才,人才是跟着好项目好企业,因此其实可以把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外部资源以某种形式内化到管理和创新体制中,而不是一定要求这些人落户在佛山。”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说。

这种“借脑”在佛山并非没有先例。上世纪末叶,顺德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包括美的在内的不少顺德企业家就采用“借脑”的做法,以当时相对优厚的酬金,聘请广州等地研究所、高等院校、国有企业里的高端人才在周末空余时间,到顺德来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这类人才后来被称为“星期六工程师”。

王海峰说,在人才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佛山可以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政策,只要对佛山产业发展有利,就可鼓励以课题研究、岗位聘用、项目合作、兼职聘用、咨询顾问、技术指导等灵活形式引进人才来佛工作。(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