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迈入“农业3.0时代”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迈入“农业3.0时代”

“这里的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和养分数据等,都可通过传感器监测传输到后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的示范田旁边,所长张从宇告诉记者,当气温高于30℃、土壤湿度低于40%时,手机客户端就会提醒需要灌溉了。

 

【中美创新时报合肥7月20日电】(记者姜刚 水金辰)“这里的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和养分数据等,都可通过传感器监测传输到后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的示范田旁边,所长张从宇告诉记者,当气温高于30℃、土壤湿度低于40%时,手机客户端就会提醒需要灌溉了。

2016年8月,安徽科技学院与小岗村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选取70亩地用于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张从宇和10多人组成的团队就肥料、种子、栽培技术和物联网信息等展开探索,使小麦平均亩产达1000多斤,比周边散户高200斤左右,每斤小麦的市场价比散户高约0.3元。

以智慧农业、农业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是小岗村迈入“农业3.0时代”的缩影。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1978年,18户小岗村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被外界称为“农业1.0时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部分种地“主力军”开始转移到城镇打工,自愿把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流转费用和务工收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进入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特色的“农业2.0时代”。

截至2016年底,小岗村的耕地流转率已达61.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20多户。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小岗村开始迈入以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为特色的“农业3.0时代”。

过去为了农田增产,打农药、施化肥是农民种田离不开的事,后果则是土地污染严重、土壤肥力不足。作为小岗村绿色农业“带头人”,创先蔬菜合作社社长周党之有秘诀——用播种育苗基质培育幼苗,等到蔬菜幼苗在田里生长时喷洒“酵素”(将西红柿、黄瓜等切碎,拌着水和红糖放在桶里发酵三个月后的产品),具有杀菌、防病虫害作用。“因为绿色无污染,合作社的西瓜、草莓等畅销周边超市,去年每户社员收入10多万元。”

节本增效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也在试点。成立于2016年的安徽农垦小岗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3100多亩地,推行全程社会化服务,不仅提高了种植收益,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每亩地旋耕费用从50元降到35元,每吨从厂家直购的化肥比市场价便宜约400元。

小岗村的“农业3.0时代”还有很多新样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开通直销代销网销多种销售平台,推进品牌建设;利用“旅游+”发展现代农业……

“如今,村民的收入多元化了,主要包括土地流转费用、重返新型经营主体的农田忙活所得、务工收入、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小岗村党委书记吴夕明说。2016年,小岗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06元。

“从实践来看,小岗村的改革探索走在了前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过去农业靠增产来增收,而代表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农业3.0时代”,是将多种产业和技术综合形成的新业态。(据新华社)

题图:安徽科技学院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张从宇在小岗村农田里调试农业物联网设备。通过该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农田的数据变化。(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葡萄园内,农民准备进园采摘。(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近年来新建的农民新居。(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