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画家来支钢“以道驭墨,以墨载道” 开启中国当代山水水墨画里程碑时代

当代画家来支钢“以道驭墨,以墨载道” 开启中国当代山水水墨画里程碑时代

【中美创新时报2023年9月8日波士顿特别报道】(记者温友平)最近,现居深圳的中国当代著名积墨山水画家来支钢的艺术国际画展正在北美、日本、以及阿联酋等国家地区积极拓展,这昭示着来支钢画家所代表的具有时代里程碑意义的积墨山水中国画,正探索走向世界的创新途径,努力实现将具有独特艺术审美的中国山水水墨画传播到世界。

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说过,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精髓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自身的艺术审美独特性,并生生不息。当代著名画家来支钢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一直坚持守正创新,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积墨山水画创作风格及其艺术表现内涵,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从而开启了中国山水水墨画的一个里程碑时代。

当代著名画家来支钢在创作

画家来支钢,号云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安徽蚌埠,现居北京、深圳。200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2005年进北京画院“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研修。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的优秀奖。201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传承与开拓——来支钢积墨山水画集》。曾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日本、台湾等地举办画展。代表作品有《崛起》、《艺道》、《云道》、《峡道》、《大潮》、《圣域》、《黄山烟云》、《长江三峡》等。

来支钢《圣域》(局部)250x1375cm 2020年

从其艺术经历中可以窥探,来支钢一直遵循艺术创作是无止境的这一规律。来支钢坚持以不断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追求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无止博大境界。来支钢的积墨山水画艺术创新,是基于中国画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即“以道驭墨,以墨载道”,充分诠释一种中国传统而深邃的道家思想,继而形成了他独具的积墨山水画的艺术审美价值。

自幼习画攀登积墨山水画艺术高峰

纵观来支钢近四十余年的绘画艺术之路,最初得益于来支钢从小对于绘画的天赋。来支钢小时候家境贫寒,上学又调皮,唯独对绘画痴迷。他12岁正式拜师学习绘画,两位启蒙老师是丁楚才和司一岚,跟随他们学习,记忆最深的就是自由和绘画方法的把握,这样扎实的启蒙学习,开启了他对事物规律的敏锐意识。这种规律的认识可能就像“道”的影子融入到他的绘画基因中,伴随他的艺术成长。

随着对于绘画艺术的探索深入,2001年,来支钢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学习,开始系统学习中国绘画。但是,真正让他走上中国积墨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转折,就是2002年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研究生班,开启了系统专业的绘画艺术学习。事实上,从小时候开始,具有绘画天赋的来支钢就一直崇拜李可染大师,只是没有机会向他学习。这时候,来支钢却有幸成为了李可染大师最好的学生贾又福导师的研究生,是他艺术之路的一大幸事。

来支钢《山中一夜雨》300x198cm 2018年

作为李可染大师的得意弟子,贾又福彼时的教学体系是对以李可染大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山水画教学思想体现了学院派学术体系一贯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标志着新山水画学术理念的萌发和成长。贾又福导师这种严谨、朴实的学术精神给了来支钢很大的影响。这个阶段,来支钢以被称之为“笨人”的学习绘画态度,开启了他对“积墨”的深入学习,并由此爱上了“积墨”。同时,由于自身性格中有着倔强、刚毅、偏执的基因,似乎也注定了来支钢日后在积墨绘画这条道路向上攀岩的“苦行”。

在跟随贾又福导师学习最初期间,来支钢对于临摹宋朝一些中国山水画作时,感觉得非常简单,并很快熟练掌握。但是当临摹到龚贤的积墨山水画作时,就是过不了关。如何将多次用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继而去表现积墨山水画所蕴涵的浑厚华滋?来支钢将最初遇到的积墨技法的难度和挑战,转化为学习积墨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并将之作为一个艺术创作专题。

来支钢《空山新雨后》68×136cm 2014年

积墨的精髓是笔笔变化、层出不穷、层层变化、层层交融,最后达到画面的整体浑融,“墨与形”达到无起痕之迹。积墨蕴含着东方水墨艺术里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最难的一环。李可染大师曾经说过:“前人论笔墨有积墨法,然纵观古今遗迹,擅用此法者极稀。”对此,来支钢认为,积墨艺术创作这条路注定是一条“孤独的路”,而且是“笨人”画的。他说,积墨中常见的“拦路虎”,即画面出现的“板(不能过渡自然和浑融)、脏(不能清晰分明和干净)、结(不能变化灵活和生动)”,这一关就难倒很多人,使得很多人不愿触及而选择绕行。现代社会又是快节奏的,很多人都想“跑步”前进,所以积墨是“笨人”画的。

来支钢说,墨本身就是黑的,积墨使得画面越黑越亮。但是掌握不到积墨的技法,就导致黑得脏版、打结。这种积墨的创作方法是一种感觉。面对这种积墨的高难度技法,来支钢为何却对积墨情有独钟?他说,自己天生愿意挑战高难度的东西,难度越大,越能激发自己的创作力,而艺术的难度却决定着它的深度和高度。在探索“积墨”的路上,他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就像他常说的,积墨最有意思的就是“犯错”,犯的“错”越多,留在纸上的痕迹就越丰富,就越考验画家的艺术创作驾驭能力。

研究生毕业后,来支钢觉得自己对于积墨的精华内涵学习得还不够,于是在2005年又拜李可染大师的儿子、李可染基金会董事长、北京画院画家李小可为师继续学习了整整两年,以让自己更好地传承李可染大师积墨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精髓!期间,来支钢经常跟随李小可到处举办李可染大师得画展以及相关主题学术研讨会,这样就更加走进了“李家山水画”的更深艺术境界。

来支钢《云间疏雨有声诗》97x60cm 2017年

经过了前后师从贾又福、李小可整整五年的系统学习,来支钢对中国山水画特别是李可染大师的山水画文脉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和继承。之后,凭籍对积墨山水画艺术创作的钻之弥坚的不断实践,来支钢最终成功地掌握了水墨画的积墨艺术技法。

正如积墨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言:“画之分明难,融洽更难。融洽中仍是分明,则难之又难。”来支钢通过自身的成功艺术实践,深刻领悟了积墨技法的意境。他说,积墨所致画面中的黑要温润如玉、浑厚华滋、通透明澈;厚重中有灵动透明之感,不显沉闷浑浊之气;黑中有结构,墨中能见笔;不是胡涂乱抹浮在表面染出的黑,是点线面的同时交织与笔跟墨和型体之间互相咬合有内容精微的黑;要笔笔注气写之,才能成韵、才会耐看、才经品味,韵是在气中流露出来的;气中有韵,韵中有气,赋以鲜活生命在纸上显境。

“以道驭墨,以墨载道”充分体现中国老庄道家思想

在攀登积墨山水画艺术高峰的实践中,来支钢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以道驭墨,以墨载道””艺术创作理论。他认为,道为墨之本,墨为道之体。这既是他对“天地人合”万物一体自然运转规律的思考体悟与切身实践,也是他绘画艺术天地里以水墨合乎“道”的创作原理。他说:”我之所好者:道也,非墨也。”他真正追求的是形而上的“道”,不过是“以道驭墨,以墨载道”,以“道”的内在法则用笔墨来自然生发,以水墨艺术的外在图式来体现“道”。

老子、庄子哲学思想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来支钢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创造也正是从“老庄哲学”文化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力量。

来支钢《大潮》(局部)250x2640cm 2020年

“大道至简”是庄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来支钢的艺术创作所追求的也正是“大道至简”,在其山水画艺术作品上则体现为没有“色彩”,但却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画面上的“五彩缤纷”。这正是他在中国山水水墨画的最为突出的艺术创新和贡献。过去中国山水水墨画传统所追求的是“墨分五色”。但来支钢的山水水墨画的创作实践由于遵循道家思想,他所追求的却是“墨至无极”,表现了一种宇宙的无穷无尽变化的艺术境界。这种由绘画色彩概念到宇宙无垠的空间运动状态与规律,是来支钢中国山水水墨画所呈现的一种“道法自然”宇宙运动规律,继而赋予了绘画艺术作品的巨大生命力!

在道家思想中,没有一个事物不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来支钢山水水墨画呈现的画面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笔变、墨变、结构变,一切变化都是一种极强的势能,揭示了宇宙变化中的周而复始的“不变”规律。来支钢的山水水墨创作的“变”与“不变”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笔不到意到”的东方智慧和东方哲学思想所在!

来支钢《白水寨飞瀑图》 250x160cm 2014年

来支钢作为一个山水水墨画画家,其作品所要表达的无论是其东方智慧还是东方哲学,都是通过他的笔墨来实现。相对于形而上的老庄哲学,积墨只是山水水墨画的一种技法和技能、一种绘画的表现力。要表现一幅山水水墨画的丰富的哲学思想境界,则一定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能技法,而积墨技法正是中国山水水墨画最高艺术表现手法的一颗艺术明珠!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山水水墨画艺术大家中,真正代表了中国水墨画中积墨这一艺术技法明珠的人物先后分别是明朝晚期龚贤的“点“的积墨、民国时期的黄宾虹的“线”的积墨、当代的李可染的“面”的积墨。而现代的来支钢则是将前人“点”、“线”、“面”三者充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积墨,从而将中国水墨绘画艺术在前人的精华基础上推向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时代,充分彰显了中国东方绘画艺术的独立审美艺术价值。

有艺术评论家评论说:在中国绘画中,著名画家张大千运用的是泼墨,而著名画家李可染运用的是积墨,长期以来分别代表了中国绘画的两座艺术高峰。

来支钢《云道》(局部)250x960cm 2015年

李可染大师对于中国美术及其绘画艺术的发展有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倡导并践行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中国绘画曾经之所以没有得到发展进步,其主要原因就是“闭门造车”。李可染的这种创作方法和态度,有力推动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大力发展。

来支钢虽然接受过龚贤、黄宾虹和李可染积墨山水水墨画的艺术影响和传承,但是其创作所表现的艺术成就和精华与李可染大师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对于李可染的艺术精髓和造诣有着很深的理解。他认为,李可染艺术创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摆脱了过去绘画的一切教条,走进了大自然。

来支钢写生作品 46x34cm 2023年

来支钢很好地传承了李可染的这种到大自然写生的创作精神,而且,他还在纵情中国山水之间还继承了中国庄子“逍遥游”的自由自在的道家哲学思想。这种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让来支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创作观点:绘画艺术不是自己在画,而终究是自然在画。绘画有其自由生长的规律,画家只不过是一位园丁,帮助绘画自然生长得以延申。这正是东方绘画的艺术真谛,也是来支钢绘画的理论思想。在这种绘画艺术自然规律的哲学思想驾驭下,来支钢在完成任何一幅巨幅积墨山水水墨画的创作过程中,几乎不经过传统创作的“打稿”,而是一气呵成,形成了他“天地万物一笔画”以及“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这正所谓,绘画艺术成就必须有哲学思想的指导和高度。

来支钢《烟雨富春江》(局部)504x48cm 2023年

事实上,在李可染画家逝世之后,因为积墨山水画艺术创作的极大难度,几乎没有画家在坚持进行积墨山水画创作,更不用说逾越李可染所奠定的中国积墨山水画的艺术高峰。直到画家来支钢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积墨山水画的横空出世,才迎来了当代中国传统山水积墨水墨画的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艺术高峰。

对于自身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积墨艺术创作实践,来支钢作了精辟的总结。他说,把“点积、线积、面积”三者融为一体,就是以“积墨”为根本,将浓墨、淡墨、湿墨、干墨、泼墨、破墨参用其中;根据画面所需统一并用,无所不用、无所不包,之中就蕴含着“积水”的方法;把看不见的水发挥其作用,大化其功效,使在纸的纤维中不能够均匀扩散、不能够充分氤氲的墨,焕发出它的活力、散发出它的变化,让水跟墨在纸面上更好的挥发、更加的融合,从本质上得到升华;遵循道法自然而为,使山水浑融统一又丰富多变。

开启当代中国积墨山水画的里程碑时代

在四十余年的艺术创作中,来支钢坚持深研积墨传统画法,从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等历代名家中汲取丰富的艺术精髓,博采众家之所长,融汇古今,终于探索出自己“刚浑雄厚,气势磅礴”的独特画风。他作品中宏大壮丽、空濛氤氲的山水和空灵飘动、姿态逍遥的烟云,展现出自信的时代精神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来支钢强调说,自己的积墨山水艺术创作是依“道”而行,“以不变应画中万变”,以实现给人观之不足,看之有余,无视觉疲倦。这就需要了解各种墨的性能,包括纸性、笔性、水性、物性,对各种不同特性的研究与不同作用的长期实践,所下的功夫非一朝一夕之力,必要有坚韧不拔之志和无所畏惧的勇气。

来支钢《桃花源游记诗境》(局部)366x48cm 2021年

正如如李可染大师所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来支钢在其创作实践中,始终深入传统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吸收,敢于对传统突破,把握传统代代相传下来的精髓作为原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转化开拓,以极其变,发古人所未发,创作出自己的面貌、今时的气息、现代的精神、和崭新的意境。

来支钢最初的启蒙老师是研究明清山水,攻读研究生的导师贾又福则是研究宋人山水,由此临摹了大量的大气磅礴宋人山水水墨画,并且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积墨绘画技法,增加了宋人山水水墨画中的所缺乏的一种厚重,从而最终实现了自己临摹的水墨画作品赋予了浑厚华滋的意境。继而,来支钢在进行艺术创作构思:如何充分结合宋人和今人的山水水墨画精华创造出一幅精品?2009年,来支钢经过一年多潜心创作的《艺·道》最终一气呵成,并成为他积墨山水画风格与成就的重要代表作品。

来支钢《艺道》 249x1134cm 2009年

“用最简单的水墨语言,写出宇宙最精妙之大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孙美兰所说的这句话,集中概括地表述了来支钢为之献身的积墨山水艺术伟业和终极美学目标。她说,当看到来支钢画家所创作的积墨山水水墨画时,就感觉到自己遭到了雷击一样,连续半个多月头脑感觉仍然是十分惊讶和震撼!她表示,自从李可染大师逝世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内,根本没有听到和看到有人在从事积墨山水画的创作,积墨山水画几乎已经被世人忘却了。来支钢画家的积墨山水水墨画的出现可谓是横空出世,并且是在充分继承了李可染前辈积墨艺术成就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又一座积墨山水画艺术丰碑!她还说,自己这辈子太幸运了,先后见证了李可染和来支钢所代表了前后两个不同时代的积墨山水画大师的出现,真是人生太幸福了!

来支钢《老子入关》(局部)503x48cm 2023年

2019年,来支钢的《艺·道》作品在台湾国父美术馆首展后,引起了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山水画史的当代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博士的高度评价,并称之为“当代翘楚、无人超越”!在这幅作品中,来支钢充分展现了其积墨技法的深厚功底和浑厚华姿的表现力,画面黑得穿透、发亮、深邃、富有层次与活力。这幅作品如今得到了中国美术界、理论界和收藏界的充分肯定。

这幅积墨水墨画既有宋人范宽的大气磅礴,又有近代积墨的浑厚华滋与深邃,充分体现中国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以来的积墨山水画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两者相互交融融为一体,是一个中国当代积墨山水画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

2022年4月17日至4月23日,“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展出。展览以“传承与开拓”为主题,共展出画家来支钢经典作品百余幅,本次展览是来支钢从艺40余年的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展示。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先生生前亲笔为来支钢题写了“传承与开拓”。因此,这次“传承与开拓“主题展览深有寄托,这个寄托也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发展中的最大一个主题。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尺幅多样、风格跳跃、却又意境淳美,充分展示了来支钢的绘画艺术才华。他的作品如《艺·道》《大潮》《黄山烟云》等尺幅超大、气势磅礴,在表现山石、云、水等方面遥继南宋李唐的刚猛一路,大开大合,尽显雄浑刚强之气势;同时,他的另外一批手卷作品《富春山居图》《大江东去》《江雪》等则通过细腻的积墨笔法将天、地、水、雾等自然景观的浑融浸润、氤氲空濛表现出来,令画面呈现出元气淋漓、润泽精微的质感……,观之,水雾蒸腾、缥缈环绕,颇有一番致敬古意的仙家韵味,令人游于其间而忘尘于外。另外一处使人眼前一亮的是他的写生小品,虽尺幅小巧,却趣味天成,画家将感觉和笔力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流露出一丝源自“道”之本能的自然率真。

中国囯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评价说:“来支钢大尺幅山水画多以横断式满构图铺展开来,山石纹理细腻润浸,其中又透出一股倔强的刚硬之气,颇有南宋李唐的斧劈皴风范,由山水之间生发出的云气缥缈空濛,纯粹之间,就以玄素,色墨浑融,极具动势和张力,展现出雄浑刚强之正大气象。我们能够感受到来支钢对绘画艺术的这样一份执着的努力和坚守,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深入研究、挖掘和把握。”

来支钢《银装素裹》(局部)1800x32cm 2023

2023年4月6日至4月19日,由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指导,李可染画院、浙江肖峰宋韧艺术院主办的“时代先锋——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及作品研讨会在浙江美术馆举行,为当地观众奉献了一份 “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挚纯、雄浑、浪漫的视觉大餐。这次艺术展引起了中国美术界的巨大反响。艺术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次来支钢水墨艺术展是一个推陈出新、继承和发扬、实验与检验的画展,洋溢着“一种境界、一种气局、一种火候、一种大美”。 

近年来,“来支钢水墨艺术展”掀起了中国山水画的热潮,尤其是“来式积墨山水”的当代里程碑意义及其内涵引起了中国及海外绘画艺术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和深刻解读。记者通过资料梳理发现,一共有上百人(次)美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等名家对来支钢艺术进行了论述和高度肯定,其论述的文字更是接近十万字,完全可以出版一本《论来支钢艺术》理论专著,将之大力弘扬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华以及来支钢开启当代积墨山水画的贡献!

题图:2023年4月6日,当代画家来支钢在“时代先锋——来支钢水墨艺术展”致辞。(文中图片均为画家来支钢供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