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主席林建新表示:“凝聚共识携手合作”是华裔未来共同目标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11月12日讯】(记者温友平)近日,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American Chinese United Association)主席林建新(Jason Lam)专门撰文表示:“凝聚共识、携手合作”是华裔未来共同的目标!

林建新首先指出,在美华人团结吗?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回答“是”,华人惯于抱团取暖,所以在百年移民历史中,才打造出那么多唐人街、中国城。时至今日,我们华人依然提倡“抱团精神”。然而,我们除了团结协作外,华人更应该在美国社会中发出声音,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人翁。“不管闲事,不问世事”,不出钱不出力、不团结不合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华人发展的最大弊端。

林建新介绍说,在美国,除了自古以来的印第安人外,本质上讲其他族裔人口都属于移民。目前看,美国现有总人口是约3.3亿,其中白人占62.1%约2亿人;拉丁裔占17.4%约有5800万人;非裔占13.2%约有4000万;亚裔占5.4%约1500万,其中华裔约有500万人,印度裔约300万人;犹太裔占1.7%约有600万人。

他还进一步介绍说,在美国的顶尖公司中,由印度裔担任CEO的不在少数,例如谷歌、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百事可乐、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而学界也不乏印度裔校长,例如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纽约大学和乔治敦大学;在政界,很多选区已经出现了不少印度裔国会议员。川普时期驻联合国大使黑莉是印度裔,现任美国副总统哈莉也是印度裔,我们完全无法预测这个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否有一位印度裔总统诞生,为何不是产生一个华裔的总统。

据此,林建新发问道,与此相比,500万华裔的影响力之微末,确实需要我们检讨。华人在美的整体社会形象与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及人数差不了多少的犹太裔,甚至不如比华裔少二百万人的印度裔,这是为什么呢?

他认为,在华人心目中往往以“模范少数族裔”称号自居,多数华人社团组织领导,也没能起到带头作用,更多地在社团内部,以传统华人社会模式领导协会,且造成了全美无数社团间竞争的不必要大量内耗。对于在美生活的绝大部分华人民众,普遍缺乏在美国的存在感,且不关心美国社会政事,过多地将“自家事情”当做生活中的唯一主导。可以说,我们华人在美国生活的依然很“被动”,缺乏相当数量的可以为了族裔利益而对外发声的人。

林建新继而强调, “人人生来平等”——现代美国给了所有移民一个相同的、平等地实现理想的环境,在同一制度下,谁的声音够响亮有力,谁就获得更多话事权、利益乃至生存环境。通俗地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华裔普遍就是不会“哭”,不懂得通过法律手段向官方、向主流社会表达自己的诉求。

他分析道,这主要缘于华裔保守含蓄的族群特性,“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不鼓励人们十分地表达自我和表现自我。谨小慎微和自卑心理也使华人更加敏感,因而华人比其他族裔少了冒险精神而趋于守成,或者称之为固步自封。在社交场合上,印度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口音,相反,他们非常自信大方地侃侃而谈,向受众传达自己的见识和思想。我们要让人听见,要让人看到,只有获得关注才能有被理解、被认同、被接纳的机会。此外,美国华人的大致生活特征就是“工作,上学,回家,偶尔和朋友聚一聚吃餐饭”,我们是没有精神生活的,我们在精神文化上是一盘散沙,我们不懂凝聚力是族裔发展的首要因素。

林建新特别强调指出,华人社区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共同的文化精神活动。华人朋友相聚的地点不是宗教场所,不是文化场所,而是餐桌。两耳不闻天下事和苟且都不适用于当前的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环境了。

为此,林建新建议:从这一刻起,我们要从思维观念、身份认知上作出改变,我们是美国人,享受这个国家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同时,我们应尽一个国民的义务,就象你为你的家庭付出一样理所当然。

他还建议说,全美华人应该主动积极避免被边缘化。这个建议其实也是上一段的“要让人听见,要让人看到”的延伸。社团领导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外交事物上,更多地代表社团参加政府、各族裔组织的活动,更多地代表华裔向社会发出声,而非在各社团间的内部事物上内耗大量精力。

林建新最后说,我们要在美国这个自由开放的世界中找到属于华人共同体的凝聚力,培养我们团队竞争的优势,为在三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五十年后的族裔话事权铺路。

图片:2021年10月,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主席林建新向亚太裔公共事务联盟主席尹集成颁发华人社区贡献奖。(美华总会供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