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均为非政府组织每年捐款超过1400美元 华盛顿大学虞平博士详解非政府组织前世今生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11月17日讯】(记者温友平)“美国一共有160多万个非政府组织,其总体就业人数约为1300万人、总体收入2万多亿美元,美国人均为非政府组织捐款每年达到1400美元以上。”这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比较法法学博士、非政府组织研究专家虞平近日在大学沙龙(原哈佛沙龙)与中美印象网联合主办的非政府组织专题线上讲座上所提供的最新数据统计。记者线上了解到,虞平博士以“非政府组织的前世与今生”为主题,对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具备要素、历史及现代潮流、发展现状数据、不同结构形态、功能及正当性、议题倡导及工作方式、资金来源、组织构架、形象维护、互联网挑战、未来社会治理展望等丰富内涵作了系统阐述,尤其是对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法律框架作了重点分析。
定义非政府组织的九个要素
如何具体定义非政府组织?虞平博士主要从非政府组织所具备的要素进行了分析。他介绍说,非政府组织(NGO)名称首次使用于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71条首次规定NGO在国际事务中的正式地位(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通常又被称为介于政府组织和经济/商业组织之间的“第三组织“(Third Sector),具体表现为区别于政府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愿性、追求公共利益或产品、非党派性(政治动员受限制)、具有公共道德性、专业性、议题性(多数为单一议题)、无需具备法律形式等九大要素。
虞平博士指出,前四大要素是世界所公认的要素:非政府组织最大的特性就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非政府性组织;非营利性并不意味本身不能从事营利活动,但是营利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不能为个人私人谋利益;非政府组织不能强迫参加;非政府组织核心价值是为了追求公共利益或提供公共产品。他还进一步从美国经验出发指出:非党派性虽然不反对党派倾向,但是不能成为党派的工具,政治动员行为是严格限制的;具有公共道德性即不是为私人而服务的;所提供的公共意见和信息等公共议题至少要有外部专家意见的专业性;单一议题是相对于广泛议题而言的比较集中的议题;美国等西方大部分国家非政府组织不需要通过法律登记形式进行确认和限制,但是经过法律形式登记备案,不仅能带来税收和政府资助等实际利益,而且还能够得到法律权益的保护。
现代非政府组织浪潮已经来临
虞平博士指出,非政府组织发展有其深厚的历史,经历了早期古希腊和罗马的原始市民组织、中世纪的宗教组织、文艺复兴后涌现的市民组织、行业公会、沙龙、趣味性组织、工业革命后大量涌现的利益组织,二战后伴隨著人权组织和大量的国际性组织出現,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迎來了非政府组织的高潮。
虞平博士重点引用了详实数据介绍目前全世界非政府组织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现代发展潮流。他介绍说,目前全世界有超过千万个非政府组织,其中大约有4-5万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其中包括50多个大型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和5451个(截止2020年4月)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织。他进一步指出,2011年,全世界有大约14亿人为非政府组织捐款,至2030年,估计将有25亿人为非政府组织捐款;2013年的全世界非政府组织经济规模已经成为第五大经济体,GDP超过两万亿美元。他还特别强调,据调查统计,80%以上的各国公民对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持正面看法。其中,澳大利亚非政府组织雇工占到就业人口8%,且75%左右的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为女性;加拿大有84%的人为非政府组织捐款,人均每年434加元;而美国人均捐款到达每年1400美元,为全世界最高。
虞平博士认为,之所以出现非政府组织现代浪潮,其主要原因在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正当性和當代社會治理的必要性。他介绍说,在众多的非政府组织中,从结构上可以分为草根性的会员制非政府组织、专业性非政府组织混合型非政府组织(既有会员又有专业人员)三大类。這些組織均具有公开性(提起公民和社会对相关议题的讨论)、倡导性(基于价值观推动公共议题和公共决策)、民主参与(通过基层动员和舆论宣传,促进民众参与政治决策)、通过专业性推动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帮助推动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在已经决策的公共政策层面,非政府组织也通常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执行功能)、对政府决策的权威性有正面作用,並且促进社會”良治“等正当功能内涵。
虞平博士还进一步指出,在众多功能中,非政府组织的议题倡导及其工作方式显得尤其重要。他分析说,议题倡导有两个途径:一是公共宣传和倡导,即通过对公众进行宣传,向政府决策施加压力;二是机构性的宣传和倡导,即通过与政府机构交流或者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包括咨询环节来导致或改变政府决策。在具体实践中,非政府组织大都采用混合型的组织结构,也有服务型的非政府组织,通過和政府合作,购买服务,例如法律援助和社会服务等。
美国发达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及其法律框架
美国非政府组织非常发达,并且掌握了世界非政府组织重要话语权。虞平博士对此从发展现状和法律框架进行了分析。
虞平博士介绍说,据统计,全美国在联邦税法501(主要是501(c)3款,占三分之二多)条款下登记注册享受联邦免税的非政府组织有160多万(不包括没有登记注册的,或者没有申请免税地位的机构)。最大的非政府组织多数在扶贫、缓解饥饿、紧急援助等人道援助范畴,以及崛起最快、资金投入最多的环保领域,其余多为小型的非政府组织在不同议题下工作,这些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平均为20人左右。总体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大型的、工作人员超过1000人左右的非政府组织占非政府组织就业人数的一半左右。非政府组织总收入在2万亿美元,一半左右是付费收入(主要是医疗服务),31.8%是政府支出,其余是捐款和投资收入。
虞平分析说,在美国乃至很多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一般不需要法律来确认,成立非政府组织属于结社自由范畴,法律上认可注册不是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前提。法律注册会对非政府组织提供法律保护,并且法律对特殊目的的非政府组织进行规范是为了保护公众(如善款的募捐)。法律注册的主要功能是享受免税(收入不加税)和鼓励民众支持非政府组织(捐助免税)。在美国联邦法律501条下(特别是501(c)3款登记下的各类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其根本性原则是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不能“自利”。美国在法律框架上基本上不区分国际和国内非政府组织,任何外国人都可以在美国申请成立非政府组织,或者直接成立非政府组织;但是,有其它相关法律规范外国人和外国组织的活动范围,如外国非政府组织不得涉及美国国内政治和选举、外国机构和个人代表外国政府利益的需要注册为“外国代理人”。
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非政府组织,如何面临各种挑战从而实现未来健康持续发展?虞平博士指出,全世界非政府组织近年来出现了腐败、性丑闻、虚假宣传和账目不清等个别重大负面影响事件,严重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声誉,因此维护非政府组织的清廉形象和道德楷模至关重要。他还进一步分析,目前,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正在趋于合作,最近三十多年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让各国政府越来越愿意与非政府组织结成合作伙伴,共同促进社会管理的“良治”。这和现代社会日趋复杂、政府无法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有关,同时也和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加強有关。当然,也有民众对政府普遍不信任的因素。另外,互联网超強交流能力导致非政府组织愈来愈依赖社交媒体,传统的宣传和倡导方式逐渐让位于新媒体和社交媒体,这对非政府组织动员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同时也为非政府组织带来了很多困惑,這包括信息不对称和错误信息、假信息的充斥为非政府组织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环保和公共医疗危机事件等重大社会紧急事件处理的過程中往往受到錯誤信息和假信息的干擾,非政府組織和政府都面臨著如何正確有效應對這類信息的危機。(完)
题图: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比较法法学博士、非政府组织研究专家虞平在线上作主题讲座。(温友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