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中华第一丸”王氏保赤丸是怎样炼成的?

【中美创新时报7月24日讯】(记者温友平 王广祥)记者了解到,江苏精华制药近年来所投入资金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的高层次试验已经取得成果。其中多种数据初步证实,王氏保赤丸这款中华名药在肠道菌群调节方面有显著作用。

据介绍,王氏保赤丸作为中国名药已造福人类数百年,为进一步挖掘她的潜能,2018年,中国中药协会领衔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对它在治疗功能性消化疾病和其它病患进行了临床跟踪试验。

据了解,1956年,中医十九代传人王绵之毅然向国家捐献清朝道光年间问世的家族祖传秘方——“王氏保赤丸”全部制作工艺。南通市人民政府交由精华制药集团的前身南通制药厂独家生产,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

作为进入江苏省非遗目录的中成药,王氏保赤丸曾获得过国家质量银质奖等多项殊荣,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名药。 

代代传承,光大“中华第一丸”

七月,正是王氏保赤丸的生产旺季。

一把银色的药匙,全长不过15公分,在其顶端2公分见方的空间内整齐而细密地排列着64个凹槽。精华制药生产线上,年轻的技师们正在经手“世间最轻的微丸”——王氏保赤丸,60粒仅重0.15克。 

王氏保赤丸是南通王氏中医世家第17代传人王臚卿于清朝道光年间配制而成。1956年,王臚卿嫡孙王绵之毅然将配方献给国家并亲授制法。

建国后,王氏保赤丸的第一代传承人叫施又斋,这位自幼在王氏药店当药工的老人无儿无女,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钻研王氏家族传世名药的制作技艺中去,几乎达到忘我的境界。在生产配料的关键阶段,施又斋日夜都守在生产车间,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样的绝世手艺,施又斋又传给顾万霞。工匠的传承精髓是“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也就是说,工匠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

作为施又斋的女弟子,顾万霞始终铭记着师父的教诲:数百年历史的传世名药,制作工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顾万霞记得有一次因为泛丸少了一次粉,尽管旁人看不出其中的细微误差,却被师傅当众训斥得流下眼泪。“药是救命的,王氏几百年心血打磨出来的上品不能毁在我们手中!”从此,顾万霞带徒传艺的第一课总要反复叮嘱大家。

怀着敬畏之心,这种工匠精神延续至今。60多年来,精华制药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从不取巧,从不敢越线。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精华集团总裁周云中坦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们制药的过程没有人看见,但只要你存了善心,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自己做药,老百姓就会感受到疗效,甚至世世代代口碑相传。”

从17岁进厂,顾万霞在精华制药一直干到退休,并先后收下7名徒弟。如今,顾万霞虽然已退休6年,但每年徒弟们都会请她回车间指导。在她的面传口授下,一批批王氏传承人走向成熟。 

精雕细琢,古法炮制一丝不苟

王氏保赤丸最为特殊之处,是初生的婴儿就能使用。王氏保赤丸的“赤”字,指的就是刚诞生的婴儿。细小如芥的药丸能瞒过婴儿畏苦的本能,以精准的剂量给药,是微丸的独到之处。 

微丸制作是一门绝活。首先要将药粉变成极其微小的母丸颗粒,向药粉中加入蒸馏水,做到湿度适中,捏之成团,推之即散,将具备一定粘合力的粉团过筛,获得细如砂砾的母丸。

泛丸是一项古老的中药制剂技艺,它巧妙地利用离心力让药丸变得浑圆,以水为粘合剂,让药粉逐层黏裹在药丸上。 

可大而化之易,精雕细琢难。

王氏保赤丸有多种原料药粉,它们需要以特殊的顺序,分66次添加。每次添粉,单颗丸剂的增量在0.01毫米之内。因此,必须小心翼翼。这规矩是早就定下的:必须加66次!全部加上去绝对不行!层层上粉的工艺,直接影响着丸剂的崩解度,也事关人体对药品吸收的效果。因此,从母丸到成品,仅增加1毫米,却需要5天时间打磨。66道工序,稍有分心,上粉就会不均匀。

时代在变迁。如今,精华制药200多种药品生产线已进入电子控制程序,但在加工丸药的提取车间里,仍可以看到老技师对蒸煮后的原料液进行手工反复筛制,形成团状后进入后道工序仍由古老的泛丸锅匀速转动,娴熟的操作工们徐徐加入原料粉,直到每一粒小至菜籽般的药丸从特定的筛网中漏出。

为增加产量,几年前,精华制药曾引进一套自动化泛丸生产设备,与传统手工方式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4至5倍。然而,经过顾万霞及公司质控部门的检测,虽然产量高了,但融合度却降低了一半以上。为此,集团只得将这套价值百万元的设备舍弃,仍然采用古老的泛丸锅。配料、打粉、糅合等工序,仍坚持手工操作,炮制方式“一层不变”,使这款进入国家级保密配方的非遗名药在中医药大家庭中独领风骚。

坚守底线,道地药材源头把控

7月的川西高原,正是天然贝母采收的最佳季节。贝母是多款中成药的主料,也是“王氏保赤丸”的主要原料之一。

中药材最讲究的是“道地”。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川贝的产量越来越少,价格更是比上世纪90年代翻了数十倍以上。精华制药的质控专家几乎每年都要赶赴产地,实地查看川贝生产情况,提前与当地采挖的藏民签订采购合同,确保正宗原材料的供货不会受阻。 

淀粉是王氏保赤丸加工中不可少的糅合剂,可以加工淀粉的原料多种多样,而精华生产王氏使用的淀粉却几十年如一日从浙江金华一乡镇荸荠产地进货。尽管这里的荸荠与其它地区的品种价格相差四五倍,精华制药却坚持使用。他们认为: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之日,必将是王氏质毁之时。 

多年来,精华制药人始终把道地药材以高于中国药典的标准进行检验,堵住原料首道关。同时,为确保原料质量的稳定,他们多年前就投资数亿元,在安徽亳州、甘肃陇西等地建立药材收购、加工基地。

为阻击不法原料商采用硫磺熏蒸原料,精华制药前年又投入巨资在皖西建起国内中药制造业界规模空前、技术超前的无硫化加工生产线。

救死扶伤,王氏良药谱写动人佳话

60多年来,“王氏保赤丸”不仅治愈了国内无数病患,还作为我国主要援外名药多次走出国门,在五大洲多个国家留下许多救死扶伤的佳话。

2007年7月下旬,精华制药集团接到中国医药对外总公司的来电:贫穷落后、疾病流行的西非小国加纳部分村落的儿童因食用被污染的野生木薯,造成肠道硬结消化不良而死亡,急需精华制药集团伸出援手,调拔“王氏保赤丸”救治。

集团总裁周云中当即带领相关人员急赴西非。在14天的行程中,他们先后深入加纳数十个部落,送去近万支“王氏保赤丸”,近千儿童转危为安。

2018年3月,精华制药集团又派出专家组来到越南、柬埔寨,为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和民众送上王氏保赤丸,为高温下常被消化疾病和肠道疾病困挠的人们排忧解难。当地媒体相继报道,对中医药的神奇功能夸赞不已。(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