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5月18日讯】(记者温友平)近日,美国新锐华文媒体《中美创新时报》连续六期刊登了《郭程岗:一位中学教师的中国新冠疫情70天记事》(以下简称《记事》)这篇三万多字的中国疫情日记,引起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郭程岗是广州香江中学的一名教师,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他以自己习惯的日记方式,记录下了中国疫情70天的点点滴滴。纵观《记事》内容和广大读者反响,郭程岗老师的中国疫情记录充分体现了“感、真、正、趣、行”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内涵。
一是以“感”深情地讴歌英雄。在整个战疫情的过程中,郭程岗老师深深的被那些医生和护士的高尚行为所感动,因此,他的70天的记事始终在围绕“感动”这个关键词而写作,读罢让人对英雄心生敬仰,也使人们对战胜疫情而充满必胜信念。
二是以“真”准确地反映生活 。全文所述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单位、个人,都来自于主流媒体的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或者是作者亲历的事情。
三是以“正”客观地研究问题。在整个记事过程当中,作者尽量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纬度来看问题,少点主观的偏见,多点客观的陈述。
四是以“趣”生动地讲述故事。在整个记事的过程当中,作者有的是内心独白,有的是对话交流;有的采取的是夹叙夹议;有的则是去专门分析;有些地方主要是叙事,有的不时穿插写景。中间还引用一些社会上流传的黑色幽默语言等等,这样使得语句就不至于呆板。
五是以“行”模范地承担责任。在整个战疫情的过程中,作者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参加社区活动,积极发放宣传资料;建立时事政治讨论群,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疫情中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有时他写诗,也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一起来以诗抗“疫”,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组织发放教材等等。
正是这些《记事》的特征和内涵,为海内外的广大华人华侨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新冠疫情提供了多角度的阅读思考。这也是《记事》在美国华文新锐媒体《中美创新时报》连续编发的价值所在。
郭程岗老师也对记者表示,公开发表《记事》动机有三个:一是自己对门一家4人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让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了新的认识;二是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得到国内的疫情信息或许比较单一,其判断往往具有片面性;三是自己耳闻了中国政府集聚各方面力量支持武汉抗击疫情的全过程,一直被医生和护士的高尚行为深深感动着。如此,希望通过日记的公开发表而提供一个视角,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海外华人华侨更好地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抗击疫情。
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尤其是身处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中心的美国华人华侨,能够从这篇中国疫情日记里得到怎样的启示?为此,记者分别采访了在美工作生活几十年之久的几位侨领代表人士,就这篇中国疫情日记内容所引发的一些共同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这些交流与探讨或许将对全球抗击疫情提供更多角度的认识与思考。
启示之一:面对新冠病毒应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已经在美国加州圣迭戈(San Diego)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 Martin Lu 先生,对于郭程岗老师的这篇日记格外关注。因为在几十年前,Martin Lu 曾经就是郭程岗的中学老师。读到自己当年得意弟子的中国疫情日记,首先让他感到既惊讶又钦佩的是,郭程岗在身处对门一家4人被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谨慎乐观的态度。这一点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因为这种乐观态度是能够帮助人们战胜困难。他说,自己的年龄段是属于60岁以上高危患者人群了,看到当年的学生如今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竟有如此的乐观态度,深受鼓舞!
Martin Lu介绍说,自己家爱人和儿子都是医学研究人员,而且都认为这次新冠病毒对于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高危患者人群,同时,这种新冠病毒是没有药可以治疗的,只能借助于疫苗。Martin Lu评价说,从日记中可以看出,郭程岗虽然经历过了最初像所有人一样感到的”恐怖“,但是令人钦佩的是,郭程岗很快就从”恐怖“中走出来,积极参与到自己家小区防疫抗疫活动中去,这就充分表现出了郭程岗对待新冠病毒”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积极、谨慎、乐观的态度。
在这种抗击新冠疫情的乐观态度和战略战术下,郭程岗老师还能够主动参加居住小区的防疫抗疫志愿者队伍,进行派发宣传传单和各种防疫抗疫知识咨询宣传活动,在新冠病毒还无药可治和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其高尚品质和乐于奉献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充分体现了郭程岗老师的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和高度责任感。这一点更加让人感到钦佩。
针对郭程岗老师日记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抗疫防疫态度,波士顿著名侨领、New England 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 for Peaceful Unification of China (大波士頓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共同主席胡运炤博士也是深有同感并高度认可。
胡运炤博士认为,当美国疫情成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震中”后,的确给美国的所有民众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恐慌。他介绍说,他所经营的金门超市作为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华人超市,也是采取了谨慎乐观的态度坚持正常经营营业的。其中就是要充分做到战略上藐视,和战术上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胡运炤博士虽然是70多岁的老人家但身体却非常健朗的,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他个人对自己很有信心,每天都要到超市去正常上班,让员工们能够看见自己,从而为超市里工作的100多位员工起到一种很好的稳定人心的表率作用。当然,这种让超市全体员工乃至顾客安心工作和放心购物的重要前提就是迅速采取了各种抗击疫情的充分防疫措施,比如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每天定时请专业公司进行超市消毒等等。与此同时,胡运炤博士还充分尊重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并经常对员工们提醒说,如果感到身体不舒服就可以不用上班了。目前,金门超市一百多个员工还没有一个感染新冠病毒,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胡运炤博士介绍说,由于各种防疫措施落实到实处,同时充分保证超市经营的各种必须商品,这次疫情不但没有对超市经营收入造成影响,而且比以往正常经营还增加了20%的超市经营收入。
记者观察到,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无论是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居家隔离环境中,还是在疫情向好的复工复产岗位中,始终保持一种战略上藐视和战术上重视的谨慎乐观应该是战胜新冠疫情的一大法宝。这正是郭程岗老师《记事》的启示。
启示之二:如何抗击全球新冠病毒这一人类共同敌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读到郭程岗老师的《记事》时,波士顿侨领、波士顿福建商会会长谢锋引用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两句诗句,以此表达每一位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应有的人生情怀。尤其是《记事》中所记录的有关海外华人华侨积极从海外向中国大陆支援大量紧缺抗疫情医疗物资的内容,更是让谢锋感到无限感慨。他说,作为海外华人,无论钱多钱少,都应该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情怀,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在新冠病毒疫情首先在中国国内爆发时,绝大多数海外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都第一时间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为自己的祖籍国(祖国)捐献了大量的口罩、防护服等紧缺抗击疫情物资。之后,美国新冠疫情爆发,海外华人华侨又积极投身美国的抗击疫情实践。谢锋和胡运炤都积极参与到了这场奉献爱心的捐赠活动之中。
记者了解到,面对家乡福州防疫物资的紧缺,谢锋积极发动波士顿福建商会的骨干成员和波士顿福建同乡会的乡亲以及中国的好朋友一起为祖籍国(祖国)奉献爱心,以最快的时间向福建省妇幼保健医院、福州儿童医院以及福州民政和教育部门等先后两批一共捐献了3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解决了2月份福建家乡防疫抗疫工作的燃眉之急。之后,当中国国内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之时,美国新冠病毒疫情又瞬间集中爆发,而且防疫抗疫物资更是空前紧缺。作为一位美籍华人,谢锋在抗击疫情的“战疫”中,迅速地从“上半场”转到了“下半场”。在麻州宣布进行紧急灾难状态之际,谢峰再次组织波士顿福建同乡会筹集资金与波士顿AAPAC董事局主席刘心女士一起携手麻州众议员黄子安先生和麻州商务厅官员一起向麻州州政府先后捐赠了3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由受捐的麻州州政府统筹分配给相关医院、警察、消防、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和亚裔的社区民众,受到了麻州州政府的高度称赞。
记者还了解到,胡运炤博士也在这次支持中国和美国抗击疫情过程中,以所经营的金门超市和个人名义一共捐款一万一千美元,通过新英格兰相关华人组织用来购买口罩等抗疫防护物资,并及时将防护物资先后送到了武汉和波士顿的相关医院。
胡运炤博士和谢锋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郭程岗老师的《记事》充分展现了中国抗击疫情众志成城的面貌和力量,对此,他们心里触动很大。他们说,新冠病毒不分国界,它是人类共同必须战胜的敌人,全球应该充分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在美海外华人作为一个少数族裔,更应该团结起来,从而更好地为祖籍国中国和居住国美国贡献出更大的抗疫力量。他们还进一步强调,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大国,只有更好地团结合作,才能战胜新冠病毒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胡运炤博士说,作为一位普通中学老师,郭程岗老师的日记写得很好,从雷锋精神到罗素哲学家思想,充分表现除了日记中的“爱的渴望(爱心)、知识的追求(上进心)和弱者的帮扶(同情心)”。正因为如此,在郭程岗老师《记事》中,奋斗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救死扶伤的仁义大爱精神一直让作者和广大读者感动着。
这种感动,让身居在美国的Martin Lu有着更加深入的对比和思考。他认为,救死扶伤是中西方共同的目的,抗击并战胜新冠病毒是全世界国家的共同目标。
Martin Lu介绍说,他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初,因为是从事病毒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就主动申请成为了伊利诺伊州抗击新冠病毒检测的一名志愿者,专门负责接听疑似患者的求助热线。在近一个月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儿子一共只推荐了四名疑似患者去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因为按照美国政府的指导意见,新冠病毒检测首先要重点保障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那些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
Martin Lu先生强调,中美两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救死扶伤都是两国医护工作人员的崇高美德。在美国,对于哪些60以上的高危人群和处于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首先要重点保护的。中国也是如此。因此,中西方的人道主义原则是一样的,互相之间并没有厚此薄彼,救死扶伤是中西方国家的第一要务。
启示之三:如何审视中美抗击新冠疫情的制度差异
中美两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共同点和差别呢?通过郭程岗老师的《记事》,也给海外的美国华人华侨对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提供了更多思考的角度。
胡运炤博士认为,中国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为全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一个好的榜样。他说,这次新冠疫情对于中国其实是一次大考,并且经受住了这次考验。而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却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却表现为“不及格”,其中原因当然很多。在疫情之初,美国将前门(中国)关了,但是后门(欧洲)却开着。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决定是雷厉风行的,但是美国抗击疫情的决定却是犹疑不决的。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表现了很强的领导力和决定力。美国总统作为美国当家人,在对待抗击疫情时候自认为对于新冠病毒懂得很多,但是实际上却错失了很多时机,而且始终不认错。
胡运炤博士说,中国只要中央政府一下命令,一下子就动员起来了,但美国却没有这种动员力,而且每个州还相互抢资源,即使是现在死亡那么多人,仍然也没有严格意义的全国动员起来。美国总统和副总统都没有戴口罩,没有做好表率作用,美国老百姓也不是很听美国政府的话,而且崇尚个人自由,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戴口罩,这是美国制度及其文化所造成的。
胡运炤博士还进一步分析说,一直以来,美国普通老百姓由于不太关心而对中国实情了解太少,而且始终认为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要优越于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这次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虽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有效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但是令人遗憾地是,美国总统及其政府没有很好地向中国学习,而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把错误推给中国并对中国进行污名化,这种做法显然更加误导了许多美国民众,加深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不实认知和理解,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Martin Lu也对中美抗击新冠疫情所反映的制度差异及其各自的经验教训作了一番分析。
Martin Lu指出,当武汉爆发新冠病毒疫情时,中国政府充分利用中国政治体制的高效集中优势,于1月23日瞬间作了武汉封城的决定,并集中了全国所有的医护力量支援武汉全力抗疫,经过了近一个多月的奋战最终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但是,中国政治体制也存在缺陷,新冠疫情之初没有能够及时将疫情的真相告知社会和大众,从而延误了抗击新冠疫情的最佳控制时机,并造成了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总结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教训,中国的CDC及有关政府部门最大的错误在于最初的一个“瞒”字。
Martin Lu认为,美国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其实是手握一副好牌,但是它最终打烂了,造成了今天死亡人数巨大的沉重代价。这就是美国崇尚自由的代价。Martin Lu说,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国家,但是民主所带来的效率却十分低下。美国民众在正常生活秩序之下充分享受了民主所带来的利,但是当面对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大流行时,美国的民众却承受民主效率低下而造成的弊。面对新冠疫情,美国的民主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美国成为全世界新冠疫情的最为严重的重灾区,实际上就是美国社会制度所崇尚个人自由所带来的结果。
Martin Lu还指出,审视美国政府的CDC部门,同样有一个重大的失误,那就是充分体现在一个“懒”字,在面对新冠病毒带给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时候,CDC部门却还在周末休假,枉费了纳税人的钱财。Martin Lu介绍说,在当初美国疫情爆发之初,他在一个周末进入到CDC官网上要查询最新的有关疫情确诊检测等有关统计时,网站信息却被告知周末休假而没有及时更新最新的信息。他认为,在人命关天的危急之际,作为美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一个重要部门却躺在纳税人供养的位置上休息,这是典型的一个“懒”字。Martin Lu还继续介绍到,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当国会议员质问CDC的官员作一次新冠病毒检测需要多少钱以及是否可以给予免费检测时,其CDC官员却似乎一问三不知并且决策拖延。诸如这些,也充分证明了美国的CDC在抗击新冠疫情之初,由于民主制度下的”懒“的惰性导致了抗击疫情决策顾问上的失误。这一点,美国的主流媒体最近也对CDC最初的决策失误作了详细报道。
Martin Lu总结说,由此看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各自制度上的缺陷,在面对人类从未有过的新冠病毒疫情的突然降临之时,都暴露了它们各自制度上的缺陷,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
方方日记,在海外华人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关注。究其原因,无非是海外华人是从言论自由的角度通过方方日记听到武汉疫情的另一种声音。其实,方方日记在现实传播时就已经体现了传递声音的言论自由。同为日记者,郭程岗的日记中还重点提到了方方日记,对之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包容的态度,尽管中国国内现实中反对方方日记的声音很多。
Martin Lu认为,言论自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大方向和标志。他说,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1月23日之后是可歌可泣的,但是1月23日之前的错误一定也是要追究。对比方方日记和郭程岗老师日记,对这两者都有不同的侧重。海外华人尤其是美国华人也肯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由此也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但是这两种日记都对今后重新认识这段特殊抗击新冠疫情的历史都会起到它们各自应有的历史记录价值。(完)
题图:广州香江中学教师郭程岗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寄语学子。
相关报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