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走出去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驶上快车道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上海9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 桑彤)在沪指站上3000点之际,一系列利好政策纷至沓来。近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中国证监会也发布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个方面重点任务。资本市场亮出“组合拳”。
截至2019年8月,QFII获批投资额度为1113.7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度的37%;RQFII获批投资额度为6933.02亿人民币,占总投资额度的35%。在2018年6月已经取消了外资机构汇出资金不能超过上一年度20%限制的情况下,QFII和RQFII额度的取消,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改革信号。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表示,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取消,将使得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更为便利,也体现出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这是众多外资机构翘首以盼的政策,扫除了此前存在的额度和准入方面的一些障碍,并将大大提升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参与度。”瑞银中国证券业务主管房东明对此表示欢迎。
在房东明看来,一方面,相比其他投资渠道,QFII、RQFII机制具有独到优势,有助于将中长期资金更为直接地引入在岸市场,有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另一方面,由于QFII、RQFII下的交易通过中国内地机构完成,吸引更多的资金通过该渠道进行投资,将促进境内市场与国际接轨,带动中国内地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今年以来,一系列密集的金融业开放举措陆续落地实施,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也更加积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及债券市场,正在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主流。
今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两家合资控股券商获批设立,成为首批新设立的合资控股券商。
6月,沪伦通首单GDR登陆伦交所,意味着沪伦通正式启航。
8月,20号橡胶期货在上海挂牌交易,成为继原油、PTA和铁矿石之后,中国第四个对境外交易者开放的商品期货品种,彰显中国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决心。
中国债券市场在国际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数据显示,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逾9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近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三大国际指数公司陆续将A股纳入指数成分股,且纳入因子和权重逐渐提升,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
汇丰晋信基金首席宏观及策略分析师闵良超认为,吸引更多海外优质资金流入A股市场,无论对于A股流动性,还是对于A股价值投资理念的进一步确立,都将有正面的积极意义。
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资本双向流动对于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意义重大。国务院近期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几大突破被寄予厚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方案提出“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并进一步明确了新片区资金外来外用原则,这是新片区方案的新突破。“未来,新片区在依托FT账户推进资金自由流动和自由兑换等方面有望取得新的进展,比如允许个人通过FT账户开展对外证券投资,突破沪港通等渠道式开放的限制。”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林钰华说,花旗把上海自贸区作为财资管理业务的创新平台,以服务企业的财资中心和总部经济的建设,并将持续利用花旗的全球平台为自贸区企业提供连通海内外市场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推进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互动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