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的力量:文化新经济成广阔蓝海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齐菲 )近600岁故宫的文创产品研发逾万种,成中国文化领域超级IP;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衍生品市场庞大,容量高达约8亿元;乌镇打造“文化+旅游+互联网”,区域品牌价值近300亿元……近年来,各领域爆款IP令社会见证其蓬勃潜力,吸引着市场聚焦文化新经济这片广阔蓝海。
“文化新经济试验区与文化IP的创变”主题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发挥文化高附加值属性,加速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文化IP转化,进而赋能产业,是实现区域经济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文化视角看,文化新经济的‘新’在于不只将关注点放在文化内容本身,更重在对文化要素的提炼,并对其他产业赋能。”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联席院长赵迪说。
2017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天安云谷产业园获评首批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北京萨博新经济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吴华介绍,试验区以IP为核心驱动,通过补足企业产业链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深圳市龙岗区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等,给予最高50%的房租补贴;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其高管可申请认定为龙岗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最高可享受100万元奖励。”天安云谷产业园总裁杨毅说,园区将继续以IP孵化为核心,带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并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目前,园区已集聚超过150家文化创意产业企业,2018年文化企业总产值逾150亿元。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
吴华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降速提质、全面转型升级阶段,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推动力,文化新经济承担着创新增长点、实现文化自信落地的使命。
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历史文化禀赋突出。无论是巧夺天工的古典园林,还是苏绣缂丝、昆曲评弹都是可兹利用的丰富资源。近年来,苏州不断活化传统文化元素,培育文化新经济。
2018年5月,苏州市姑苏区成为第二批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当地以文化元素为核心驱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IP经济、授权经济等新业态。
以苏州老字号“老萬年”为例,通过将传统金银苏作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结合,老萬年在当地文化新经济发展中心帮助下陆续推出状元文创系列等IP产品,并通过当地文化新经济网络服务平台,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目前,老萬年已经有了一些走出国门的代表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希望将其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民族品牌。”老萬年总经理戚春兰说。
活化本地文化IP,打造“繁华姑苏”集合品牌;聚焦古城保护,文商旅融合发展;举办国际设计周,老城市焕发新生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姑苏区文化新经济百万税收以上企业新增26家,税收增长过亿元。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赵迪认为,文化新经济给拥有高附加值特性的“文化”在多元产业身上“变现”的能力,高度契合当前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文化新经济建设目前也存在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通过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海外人才来保障需求。”赵迪说,随着市场对文化产品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新经济的应用场景或迎来爆发式扩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