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广州9月4日讯】(记者袁佩如 王佳欣 丁慧 钱明雅)林恒一,香港科技公司创始人,深圳凝方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2015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读博二的林恒一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数码港的基金支持,踏出了创业第一步,成立万家智控有限公司,为智能化大厦提供解决方案。2016年林恒一及其团队进驻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扩大研发智能硬件的研发团队,成立深圳凝方科技有限公司。
香港元朗到深圳前海,24公里路程,驾车需要53分钟。如果将目的地改为香港数码港,路程则要再延长一倍。
这天,“80后”创客林恒一跟往常一样,穿越24公里,从香港过关来到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只为在他的心中日复一日翻滚的创业梦。
边读博边圆创业梦
“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我父母都是广东梅县人,我在家里被要求讲客家话,所以我也会客家话。”说着,林恒一便笑着演示了几句标准的客家话。
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电子工程学系期间,林恒一了解到通过计算机编程可以对楼控工作做更好的管理,便利用暑期时间帮学校写了一套能源管理系统。也正是凭借这个程序,他才有机会被物业管理员推荐去做更多不同类型的智能大楼的项目。在那之后,他又在香港理工大学物业管理工程学系做了两年系统的研究,随后又再次回到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即使当时的创业环境并不理想,由于怀揣着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现实中去的渴望,林恒一决定边读博边创业。
兼顾学业和创业,难吗?“这很难,因为做研究本身就非常难,边读博边创业就更难。所以,我申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微型基金,能提供10万港元的支持;同时,又申请了香港数码港孵化器基金,很幸运的是,我两个基金都申请到了,这让我觉得边读博边创业这条路可能走得通。”林恒一说。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个合伙人。拿到基金支持以后,他们合伙开办了第一家公司——万家智控有限公司。
林恒一利用香港数码港提供的优质创业环境,一步一脚印从小项目做起,在楼控领域积攒出自己的行业口碑,“只要客户喜欢,即使是成本价,我们也愿意做”。
抢抓大湾区创业机遇
2015年,被媒体称为“创业元年”,而在香港则被称作“港人赴内地创业第三次机遇的开端”。深圳前海,成为其时香港和深圳共同向年轻又有科研背景的创业者推荐的热土。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林恒一,当时对深圳的原始印象仍是“陌生”“复杂”。然而,就在几个月后,林恒一坚定地大胆往外闯:“深圳这里有深港青年梦工场,它本身就是面向香港创业团队的年轻人的。当时‘物联网+’的概念已经出现,我们需要做一些智能硬件来采集楼控领域的数据,很多做硬件的企业都在深圳,所以我们就来深圳了。”
“梦工场本身有很多孵化器在营运,有一些清华背景的创投者到这里来带领我们团队。”林恒一说,在香港,无论是数码港或者是科技园,都是具有官方背景的人在运营;然而在前海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前海管理局来管理公司,而是交给不同的孵化器,这样可以提供创业者需要的行业资源。
“进入梦工场后,我的团队知名度大大提升,经常获邀成为内地及香港媒体、大学等机构的采访对象。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前海接触到不少前来考察的香港企业,这也促进了我们在香港的业务发展。以前,我们在香港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很难遇到上市公司的主席、商业界的大牛。”林恒一兴奋地分享这些历程。
大湾区为香港青年提供新机遇
在陌生的地方碰撞、融入,踉跄前行,最后成功“过河”。
今年是林恒一入驻深圳的第四年,这18.04平方公里的前海深港合作区给他带来的机遇是无限的。如今,除了深圳,林恒一还计划到珠海开拓新的销售市场。
在林恒一看来,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资源和优势,无疑可以让公司发展得更快。“比如,我在深圳前海可以招纳许多科研人才;周边城市工厂众多,可为我们智能硬件的生产提供支持;珠海等地可做销售和后台支持。香港作为我们的总公司,可以在管理方面发挥优势。”
林恒一的大湾区创客生活圈,也将继续扩容。林恒一说,在香港,最优秀的大学生读金融、法律、医学,互联网一直不是热门行业。但这两年,香港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这和香港社会的价值观转变有关。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林恒一认为,大湾区是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新机遇,“像我一样,我们可以在大湾区时代为香港做个正确的选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