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全力打造贸易强市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7月31日讯】(记者周甫琦)7月30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商业总会和社会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报告(2019)》(下称《商贸蓝皮书》)。《商贸蓝皮书》指出,广州商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接下来,要全力打造贸易强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
争取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多种业务
广州市社科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商贸蓝皮书》执行主编何江介绍,2018年,广州商贸业规模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商贸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6.2亿元,规模连续31年稳居中国内地各大城市第三位,同比增长7.6%,增速在京津沪渝穗深苏杭八大城市中与深圳并列第四位。广州占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3.4%)、对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力(1.8个百分点)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商贸蓝皮书》认为,广州应扩大开放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积极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加快广州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城市、泛珠地区合作龙头城市、“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与此同时,要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研究制定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认定办法和支持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市场采购、汽车平行进口、检测维修等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争取新业态、新模式占全市外贸比重大幅上升。
“尤其是要做大做强服务贸易。”何江表示,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支持外资广泛参与“广州服务创新2025”发展战略,落实国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政策,争取允许外商在自贸试验区内独资经营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医疗机构、增值电信等业务;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口,扩大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及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和旅游进口。
针对广州进口规模偏小的现状,《商贸蓝皮书》建议,今后应积极拓展进口贸易,促进出口与进口平衡发展。以建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发展“保税+贸易”模式,利用南沙自贸片区、白云机场综保区和广州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建设商品进口口岸分拨中心。发展“会展+贸易”模式,探索在空港经济区或者南沙自贸片区建设国别商品展销展示交易中心,展销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新科技产品和优质消费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特色商品。
形成丰富的国际商务服务体系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在大湾区发展中的定位所作的系统描述来看,《商贸蓝皮书》认为,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是更好地实现“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抓手。
首先,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必然是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相对强大的城市;而综合性门户枢纽,不仅其在历史上的形成与国际商贸有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更应强化其与国际经贸关系的联结,其商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及人流的规模、强度与范围必然更大。因此,“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离不开强大的国际商贸功能。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固然需要有航空、航运、公路、铁路的建设,但交通枢纽功能的发挥,则在于它所承载的“吞吐量”,即完成运载的客流量、货运量等。强大的商贸功能所带来的商品集散和商务活动的丰富,既需要发达的交通条件的配套支持,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实现。
《商贸蓝皮书》指出,当今的商贸内容,远远超出传统商业限于一般物质商品的范畴,已包含大量的非物质形态的产品或权利的交易。比如其中的科技因素,知识产权交易已成为高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达的文化产业更带来大量文化产品贸易的机会。在此情况下,从扩展着和提升着的商贸内容来看,增强广州商贸中心功能仍将对“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从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比如纽约、东京、新加坡等来看,都需要把强大的商贸功能作为其发挥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抓手。在当代,国际商贸已经不能仅仅理解为外贸口径,而是围绕国际商贸已经形成丰富的国际商务服务体系,涵盖金融、物流、财务、法律、运输等,构成了服务于商贸的强大产业链。从现代国际社会评价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看,国际商贸以及围绕它所发展起来的跨国投资等商务活动的相关指标,都构成了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观测点。(完)
题图:广州将利用南沙自贸片区等的政策优势,建设商品进口口岸分拨中心。图为南沙港。梁文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