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台前幕后——我所知道的他……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7月6日专稿】(夏善晨)知道海派清口创始人的周立波已经好久了,这或多或少是在电视台或其他影视类的节目中看过他的脱口秀。他在综艺活动中担任评委或评论策划活动中夸张和高调的表情也可能成为不少观众对他认识的定格。对他的舞台表现,甚至对社会时弊的抨击,是当时的一股清流。以笔者不够精确的判断,大多数的中下层上海人应该说都是喜欢他的,因为他用过于标准的国语夹杂着太多的上海人文习惯的表达,自然唤起上海人或者南方人的亲切感,他的幽默时有做作时而自然流露,透视出传统滑稽戏的典型,也受到中上层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呼应,特别是他大胆、辛辣甚至无情的语言获得社会中下层人士的同感也是不少的。
一句话,周立波以他个人的力量,独自挑起上海名人甚至成为全国著名人士的肩膀的,真是不容易的,也是值得称道的,因为笔者是在上海出生、成长、生活、工作、退休的六载之躯,对周立波不认识、也不屑认识、不熟悉、也不必熟悉的一位知识分子,无意中或不知不觉中对他产生了兴趣甚至莫可名状的关心,也许是他与我同时代的上海人。我也看过他的一些段子引发过哈哈大笑,我的家庭虽不是粉丝级的观众,家里也堆积不少的“廉价版”的CD,好像也放过几回,如果出高价去买票(因为上海普遍地都知道他是不赠票的生意人),也许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还是不一定愿意掏钱的,因为大多数知识分子囊中羞涩不是秘密,“高傲”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把滑稽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在上海也是传统。
始于“文化大革命”对上海滑稽界的逐渐联系与认知
于笔者而言,与滑稽界的联系却与我17岁开始的工作生涯有关。
在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大多数的艺术团体解散了,“下放”到基层,所谓基层大概就是现在的社会服务业,而当时文艺团体是普遍认知的文化事业,属于“上层建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文化奇葩时期,当时虽说是样板,但是除了样板之外,也没有多少其他的文艺节目可供欣赏。
即使在那样的时代,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们,还是在上海难能可贵地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上海客车厂黄永生的说唱也在群众中颇有影响,上海豫园商场周艺凯的《一把剪刀》等等不多的舞台作品,在上海市民中产生过生活的动力和多少也协调了一些不同表现的文艺形式。
滑稽演员周艺凯下放的华新纺织品化纤商店,就是在城隍庙的(当时叫豫园商场)。我与他属于一个同门的一个年轻师傅施志才。我当时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在学习拉小提琴,也就成了与豫园商场中的老艺人们一起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小分队”一员,那是唯一可以以革命的名义脱产的机会,也与不少的“文艺战士”们有了交接。
当年的滑稽演员蔡剑英一家与我们全家关系从密,蔡剑英当时住宁波路,我家住苏州河畔的河滨大楼,不远,我的养母(伯母)也是个滑稽戏的戏迷,经常邀请她来我家,她滑稽的谈笑风生,在文革大环境下,是我们当时最为愉快的时候,至今难以忘怀。蔡剑英的一个朋友姚琪儿就是著名滑稽大家姚慕双的公子,我还穿了姚为我买的皮鞋,完成当时的简朴的结婚仪式的。
蔡是师从杨华生一派,而周立波也许是学馆出身的,应该低于蔡一辈的同行,现在说来完全对的上号的。真正对周立波敢骂他的“小鬼”的是严顺开老师,他是上海市政协八届的委员,与我同做5年的委员。严在文艺界,我在经济届别,大家平时开会不在一起,但是一年二次的会议和视察中,我们都是搭乘公共专车23号的乘客,与他也很熟,我们专车的乘客不多,因为严顺开常常会在车上做些小品逗大家笑得前仰后翻的,我们这班车的人也慢慢多起来。
其实,当时大家并不知道周立波是他的弟子。之后,周立波在上海滩迅速崛起,他与关栋天的关系闹得风风雨雨之时,我在政协无意碰到关栋天(他也是上海市政协第九届的委员),也无意问了一下:周立波这个人到底怎样?关说了句比较意味深长的话:“以前我是他大哥,现在他是我的大哥”,从中可以推理出,周立波这个人人品不咋地,也行是个“忘恩负义”上海混混而已,这大概是当时一些上海人对他的基本评价。奇怪的是,热爱他的人居多、肯掏钱去听他演出的人也越来越多。……
初识于纽约后对周立波“警惕”性的交往与看法
纽约,一个多元文化的国际大城市。教育家、上海人严正博士请我去林肯中心看著名的歌剧茶花女,我首次碰到上海名人周立波夫妇。纽约碰到名人不会奇怪,但严正问我是否认识周立波,我的答复也许是她们感到奇怪:脸熟,不认识。这算我与周家第一次谋面的场景。因为是研究中美法律的缘故,我对他在美国产生的案子,还是非常熟悉的,在我们法律界的讨论也是蛮多的,认识后产生的好奇,甚至想了解其中的真实性场景、特别是他如此兴奋地投入后续的中国、美国的高调法律诉讼,想写他的前后,慢慢与他有了些“警惕”性的交往。法律人历来以自己的谨慎、理性和事实为判断的做派,与这位才艺横溢、口无遮拦和不顾人情的品性,难免会产生一些看法:
其一,他是不矜持的人。虽说我们都会原谅艺术家们的羁傲不逊,但是周立波这个人似乎是无所顾忌,谈及他人来也是毫不留情,对比我们这些对人和事务的周到和练达,他更具有“童年无忌”的感觉,有没有长大的成分,难怪他的夫人胡洁每每要圆场招呼“他是个大孩子”,“艺术家的本分”要求我们这些“颇具世故”的人会感觉有些不适应“亲口艺术”的这种不协调,但反思我们的成熟和老道,似乎有了“教化”的嫌疑,他确实是一个“清口的艺术家”。记得有次我提及我一位来自台湾的艺术评论家与我谈到什么是艺术定义时,我引用这位评论家的比喻:艺术就是同床异梦。这也颇得我的赞同和记忆。想不到周立波竟然正色驳我:“您这个朋友对艺术家的定义完全是错误的。艺术家:所在领域中的佼佼者。他应有别于大师,大师是技术的佼佼者,艺术家是拥有顶尖技术的大师且具备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人。中国人往往把大师误解成艺术家。简而言之:大师是技术的登峰造极者。艺术家必须同时具备领域内顶尖的技术和独立的思考。大师拥有的是喝彩。艺术家可以创造时代改变未来。乃至于影响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艺术家部分只有艺术任何领域内的顶尖大师且有独立思考的人都是艺术家”。
其二,他是个具有“童趣”的人。记得有一次和他开玩笑:立波,你是否能多点平常心……,想不到他立即从对面的座位潜到我的身边,蹲下身来,与坐在沙发上的我平身,笑着说,这样平常了吗?过后,看到我的笑,他更爬在地上,学着他的狗一样爬行,示意是否这样才平常了。我知道他内心的高傲,但是能如此表现,非演员的“童趣”莫属。表现得十分有趣,但我知道他的内心是反抗的,他是个不愿意遵守传统的人。
其三,他还是一个爽直或固执的人。我的朋友们几乎都认为周立波与唐爽的口水鏖战,没有任何意义,白野狼在中国的词汇中多少也是骂人的话。我也婉转的表达这种意思和情绪。也许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做人争气的特点和“文艺战士”的性情,他非常热衷那个“澄清事实”的博客,也许3500多万的粉丝们,是他博得社会认可的舞台,而顾不得许多了,哪怕一句话的输赢也要锱铢必较,似乎是个圣神的使命,以为民请愿的神情处理任何问题。他甚至写微信批评我:“夏老师:您像极了许多有正义感的沉默的大多数:知道我是好人,却总在忐忑中怀疑自己是否会站错队。“无风不起浪”这句话:既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逻辑困境。它让许多聪明的中国人,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逻辑深渊……哈……”
其四,他是个好学者,笔头也勤的作者。这是我原来意想不到的。我总以为,他有一支不错的创作团队,有不可或缺的“报幕员”和“小丑”角色来烘托自己的存在或沟通观众对其自己的热爱(公关),想不到他“自负”地告诉我:“我的东西从来都是自己想自己编自己演,不需要别人给我的创作,我就是创作人,而且是即兴创作。我几乎每一场戏都是自己设计的,到时临场发挥的,也许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标准的脚本,也没有一场一样的表演,我只有台上的提示板,没有照本宣科的内容……”
与周立波试探性的严肃微信对话
为了试探他的文字功底,我特意做了如下的问题,请他书面回答:
我问1、你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定义是什么?
周答1:我认为的艺术就是人类对自我的表达,表达目的就是要人类过的更好。表达是需要思考和技术的,技术高却缺乏思考的表达者叫艺术大师,只有具备独立人格思考又有高超技术的表达者才能叫艺术家。
大师也许能获得无数喝彩,而艺术家却可以创造时代影响未来,甚至于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艺术家不仅限于艺术范畴,任何领域内的顶尖大师且有独立思考的人都可算是艺术家。
我问2、海派清口是怎样的艺术归类,艺术表现方法的特色是什么?
周答2、”海派清口”是我创立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是海派清口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搞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让观众以最快乐的方式,进行最严肃的思考,是海派清口最最具标识性的艺术特点。
我问3、你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周答3、以海派清口为艺术载体,以文化传播使者的身份,将有中国特色的海派文化【包括但不仅限于上海的海派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我问4、为什么你是有钱的舞台表演者?而其他大多数不是!你与他们的差别在哪里?
周答4、有钱的定义是什么呢?我觉得我不应该算是有钱的,但是我一定是值钱的。我不是艺人,我只模仿别人,但我从不表演别人。我在台上的大部分时间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我和其他表演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培养得出的,而我是培养不出的。我比他们更真实。
我问5、你小时候的故事哪些能折射将来的不平凡?
周答5、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将来会不平凡,不是吗?儿时的记忆只会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如果非要和现在联系的话,那也许就是我从小的倔强和与众不同吧!
我问6、你到底是个正面还是负面的人?说说道理,做做反思,可以吗?
周答6、我是一个从来只有负面新闻没有负面事实的正面人物。我从来不会隐忍妥协,因为我从来没有做错什么,这就是我经常会反击的底气。当然也许正是我的不断反击遭受了更多的攻击,却也改变不了我一直以来一身特干净的遗憾。
我问7、你在中国受到民众的喜爱,但是又受到了某些权利者的不喜欢?到底什么原因?
周答7、我只知道有很多观众喜欢我,但不知道你后面说的依据是什么?中国是一个尊重艺术的国家,只要是人民群众喜欢的艺术形式都在得到支持和鼓励,这是我们国家历来的艺术方针,不会也不可能去针对某个具体的艺术工作者,除非真的做了不该做的事,丧失了应有的艺德。
我问8、你在美国纽约那个沸沸扬扬的案件,现在的情形有不同的解说,你有法律文件证明权威的说法?你自己有没有回顾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周答8、我现在能接受你的采访就是最权威的证明。我没有什么教训不教训,因为我问心无愧且从不后悔。我只会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那就是:真正善良的人,一定不会被永远误读。
谢谢你的采访。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严肃的微信对话。对于这些。我突然想起密尔在《论自由》中说到:只晓得自己观点的人,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人们行为恶劣不是因为欲望强,而是因为良心弱。其实,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也说到: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自由不仅在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更在于不屈服别人的意志。
向周立波赠予“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座右铭
我不知道该对周立波说什么,只能用哲人的语言来自我搪塞。
但我还是要对周立波,一个从上海长大的、一个了不起的上海人说说我在听取了一些民众的意见后才有的如下个别引用:
“隔壁老王”来自加拿大,他告诉我他是复旦的文科高才生,早年就移民加拿大,他说服我要保护周立波这样难得的上海艺术家,至少我要保护好他的个性,要让他的艺术继续发挥,他愿意在加拿大为周立波的表演去张罗,加拿大温哥华的2万左右的上海人会欢迎他的。
一位北京从事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资深人士,对我深情地表达:如果你是周立波的朋友,告诉他不值得较劲,你较劲一辈子,也改不了别人心眼儿坏,更改不了别人情商低,无非也就是白白生一辈子气,多不值得。不要浪费自己的艺术使命和天赋,不要浪费时间,我劝他如果中国的舞台不一定会给他开放,即使如此,华盛顿的林肯中心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也希望他去演出,他不应该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华人社会。……
其他当然也有质疑周立波人品是否健全,慈善行为是否钓名沽誉,他的前妻张洁曾经对周立波的披露等等问题,甚至法律案件中有不可思议的疑点和认知的不同等等。我才真正认知,一个名人、一位来自上海的名人要承受多大压力和社会的期望。
我可以保证,我所见过的这些人根本没有人与周立波本人有过直接的接触,周立波本人也无从认识他(她)们,其中有官员、海外留学生、知识分子、工人(没有农民)和家庭妇女。可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周立波的,正如周立波本人也知道,他不是人民币,也不会获得人人的喜欢。但是作为名人,很多时候必须得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我为此,把我在回国出差的一个多月的一半时间里,遵守我自己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通过自己尽量客观的调查,证明了一些问题。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曾出具过正式日期签署日为2018年11月21日的文件,其中表明: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周立波、胡洁’公益专项基金(原海派清口公益专项基金)自2010年12月成立,该专项基金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管理。成立时由周立波胡洁夫妇将39849815.90元款项划入该专项基金,每一笔支出均由周立波工作室提交申请和受益人的相关材料、证明,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审批。该等款项全部用于帮助困难家庭、病人等。‘周立波、胡洁’公益专项基金成立至今未提取工作经费。”
“2014年上海开思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受周立波先生的委托将其演出报酬2200000元捐出,设立了‘雨花’公益专项基金。‘雨花’专项基金主要资助‘雨花斋’餐厅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农民工以及其他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素餐,减少其生活支出。”
我还看到过有张洁女士签名的书证,其中表述自己对周立波不实表达表示歉意。当然我也在网上看到对周立波为人、做事甚至过去的、未经证实的“不良行为”的声讨、批评甚至批判。周立波本人曾自我表示:他存在一天他将无条件资助的慈善事业,并将义无反顾地做个有社会责任的人。他还告诉我,他至今没有移民到美国。以后怎么,我也没有问。这是他个人的隐私和意愿,即使是名人,我们也无法过度要求。但我还是一如既往秉承传统的思维,想通过文字的、严肃的态度通过报纸劝告周立波:不必事事较真,也不必句句对抗,这是做人达到海阔天空的心境。其实,生活不是闹革命,不需要总是那么立场坚定、斗志昂扬,根本不必跟所有的不如意死磕到底。相反,如果你柔和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微笑着容下了那些不如意,一切反而会变得如意起来。事实上,那些内心幸福的人,没有一个是真的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而是他们原谅了生活的不完美。
量宽,足以得人。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是否被他人所敬佩,就看他有没有一颗包容之心,即便不如天地宽大,也应做到对身边之人宽容。宽恕别人的过错,就等于善待自己。
西方社会也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的“贵族精神”,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贵族精神”并不必然为“贵族”所垄断,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
书上曾说,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是本人的座右铭,送请周立波先生笑纳之。官司照打,出庭照出,证据照示,事实和历史会证明你人生的台前幕后,还你一个真正的人生。(完)
题图:作者(左)与周立波(右二)合影。(作者供图)
(原载《中华商报》,作者:夏善晨,中华商报副社长,中国商法学教授、美国纽约州外国法律顾问F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