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开拓创新 华彩新章——香港稳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综述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香港6月22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明洋)作为享誉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积极作为,紧跟国际金融发展潮流,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打造国家双向开放桥头堡,稳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开拓创新 争做金融创新弄潮儿

如何不断发展现有的各项融资渠道、更新金融业态,以适应新经济环境,成为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活力与领先地位的关键。为此,香港在上市制度改革、绿色金融发展、智慧银行建设等多领域发力,争做金融创新的弄潮儿。

为激发香港资本市场新活力,香港交易所2018年4月进行了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便利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创新型公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经济公司在港上市。

受益于这项改革,2018年港交所业务创下多项新纪录:香港证券市场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高居全球首位,达2880亿港元;证券市场成交额创历史新高,超过26万亿港元。

当前,香港正积极融入世界绿色金融发展浪潮。今年5月,特区政府发售“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的首批绿色债券。加之已经推出的第三方认证服务、成立绿色金融协会、与国际机构合作探索商机等,历时数年,香港绿色金融已在多方推动下呈现百舸争流之势。

据金管局介绍,下一步香港会发展绿色及可持续银行业务,促进负责任投资,以及建立专业培训和经验分享的部门——“绿色金融中心”。

智慧银行建设“开花结果”。香港迄今已发出8个虚拟银行牌照。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这是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的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香港推广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港版支付宝已覆盖逾150万个人用户和两万多商户;港版微信支付推出了与内地的跨境支付;港澳银联云闪付App实现了港澳与内地、港澳之间的跨境应用。2018年9月,香港还启动了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提供接通不同移动支付工具和银行之间的转账服务。

互联互通 助力国家更高水平开放

作为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香港正持续推进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主动助力国家更高水平开放,努力把香港打造成国家双向开放的桥头堡。

沪港通和深港通自去年5月起每日额度扩大4倍。截至2018年11月16日,平稳运行四年的沪港通累计成交10.31万亿元人民币。同年12月5日,深港通迎来两周岁“生日”,总成交额累计4.15万亿元人民币。

“债券通”也进展迅速。据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监会统计,“债券通”的日均交易量已由2017年10亿-20亿元人民币增至2018年的30亿-40亿元人民币,2019年1月日均交易量进一步增至60亿-70亿元人民币。

今年2月,“债券通”一级市场信息平台在港上线,投资者除了在二级市场交易已发行的债券之外,还可以在一级市场参与债券发行。

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表示,目前“债券通”只开通了“北向通”,香港和内地金融监管机构正研究怎样开通“南向通”。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互联互通机制为香港带来了内地资金,也为内地带去日益增多的国际资源,香港在连接中国和世界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乘风远航 期待添动能展拳脚

从国家发展战略清晰厘定和检视香港的定位与优势,香港正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期待以此续创香江奇迹。

2016年和2018年,时任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的谭岳衡先后率团调研“一带一路”金融市场。“最大的感受是所考察过的地方都有对接香港资本市场的迫切愿望,对互联互通特别是资金融通有殷切期盼。”谭岳衡说。

特区政府介绍,香港正积极推动多项工作,帮助全球更多的资金进入“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包括香港证监会发布基建项目公司到港上市融资指引,特区政府推行债券资助先导计划、绿色债券资助计划,金管局辖下的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的牵线搭桥工作等。

自2004年启动个人人民币业务之后,香港已发展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涵盖存款服务、贸易结算、财富管理、投融资等多元范畴。业内人士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一站式的优质金融及风险管理服务,配合国家所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不同行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服务落地正处于进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境移动支付已经打通,且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香港居民在香港远程开立跨境内地银行账户的试点也开始实施。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国家改革开放和香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香港从不缺位。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之际,香港也定能进一步作出贡献。(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