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专家解读智慧城市建设:“5G+AI”让深圳成最不堵的一线城市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5月29日讯】(记者张秀娟)出门上班,基于华为云EI的交通智能体,能够实现路口交通灯的智能控制,优化主干道路路口的等待时间;去政府办事,“刷脸”即可调出电子档案,免去繁杂的交证、填表等工作……
上述智慧场景正在深圳上演。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深圳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达76.3,位居中国第一。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做法?背后支撑其发展的技术力量又是什么?近日,记者从2019深圳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媒体圆桌上了解到,华为在打造深圳智慧城市上已经有了系列生动案例。华为企业BG副总裁喻东表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慢慢摸索中产生出许多应用。在这其中,‘5G+AI’是一个城市成为智慧城市的必需手段。”
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平台”+“上层大脑”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耕耘好“基底”,即建立通信网络、打通数据等。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的五大基础设施应该是云、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和视联网,从而实现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打破城市‘孤岛’”。在这些基础上,AI、物联网、自动化城市服务系统等深度智慧城市应用才能随之而来。“相当于建一个城市总要先修马路、公共设施、下水道”。华为企业BG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裁郑志彬说。
“基础设施建牢,向上还有更加复杂、精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华为面向智慧城市提出了“平台+生态”战略,郑志彬解释道,“当有事件发生时,上层大脑可以精确管理、指挥整个城市的各个环节,构建起各应用间的连接,而华为提供的融合多种技术的数字平台则支撑起底层应用,让其运行更通畅。”
截至目前,华为智慧城市与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华为认为打造智慧城市是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我们把城市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致力于打造城市神经系统,让城市会感知、会思考,进而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喻东说。
深圳经验:从民众需求出发走区域智能路线
在参与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中,华为发挥着重要的“底座”作用。
“先从数字化基础好、民众需要强烈的地方开始探索智能升级,这是深圳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据喻东介绍,以“未来机场”项目为例,深圳宝安机场每天的廊桥周转率是10.24,而通过华为的技术创新,廊桥周转率达到11。“0.76的数字提升,意味着每天停靠廊桥的航班增加了90次,每年将有500万旅客不用乘坐摆渡车。”
“而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打通背后遍布在机场、飞机中的传感器,智能监控和分析机场视频,把归属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融通,再用IoT技术、AI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整体运算和规划来提高廊桥周转效率。”喻东说。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走整区域智能的发展路线。比如,无处不在的城市感知正在龙岗蔚然成形。据喻东介绍,由华为等企业支持打造的龙岗IOC智慧中心,迄今为止已实现60余部门协同合作,打通了超280个政务IT系统,汇集了超400亿条IoT数据,3万个摄像头连在统一的视频池、350亿条数据记录正在发挥作用……“在IOC的支持下,龙岗的实时全局动向一目了然,可以随时预警和判断城市各方面情况。而通过打通龙岗区各政府部门数据和IT系统,也为龙岗的智慧政务提供支撑,最终实现一个窗口办理所有业务。”喻东说。
在警务和交通层面,华为与龙岗区实现智慧警务合作,龙岗全区的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了29%。而华为为深圳打造的基于AI的“交通大脑”,让深圳的道路通行率提升了8%。喻东表示,“深圳成为最不堵车的一线城市”。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深圳在与华为等企业进行智慧城市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我们在智慧城市发展中也看到了一些趋势:城市在逐渐被数字化渗透,人们也在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郑志彬认为,“现在仅仅是城市智慧化开始阶段,还没有到白热化阶段。”目前,华为正在积极同业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将进一步探讨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完)
题图:在深圳举办的高交会上,华为展位上的“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全景图”吸引观众参观了解。朱洪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