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素为全球港口发展提供新路径

中国要素为全球港口发展提供新路径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广州5月11日电】(记者丁乐)空无一人的码头,只有机器轰鸣,穿梭行驶、避让停车、超车换道、装箱卸货、多车协同,这是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上介绍的无人驾驶跨运车及无人驾驶集卡车队。

除了青岛港、洋山港,这些无人驾驶车将在全球更多港口作业。上海振华两年前推出针对自动化码头业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多哈新港、韩国釜山新港等多个港口的自动化码头都采用了这一方案。

“中国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及营运日臻成熟,为世界港口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说。

对港口转型感兴趣的,还有华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科技企业。华为港口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李克武说,华为专门成立港口水运拓展部,与新加坡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展开合作。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局长苏巴马廉介绍,他们已经在巴生港自由贸易区的跨境电商业务上,和阿里巴巴合作并向其学习经验。

除了港口自身建设,在与城市融合发展、促进民生经济方面,中国企业帮助全球港口统筹多方资源、刺激开发潜力。

“我们实施的项目多具有综合开发或项目集群的特点,形成以海港或旱港为支点、产业集聚、城市支撑的特色布局。”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孙子宇介绍,企业在港口发展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笑脸模式”。

左眼象征海港、产业、城市,右眼代表旱港、物流园、城市,“中交曲线”似嘴巴。以肯尼亚为例,通过中交建主导的蒙内铁路-内马铁路建设,蒙巴萨港与蒙巴萨经济特区、内罗毕旱港与内陆多式联运中心两个区块被连接起来,开启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全产业链开发。

目前,中交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修建公路超过1万公里、铁路超过3500公里、桥梁180座、深水泊位132个,提供集装箱桥吊762台,推进建设产业园区20多个。

中国经济建设中积累到的经验,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用于跨国互联互通,助力港口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为全球港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在喀麦隆,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克里比深水港,并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的创新模式,和法国达飞、博洛雷组成联营体,获得该港25年运营权。中国港湾还深度参与克里比港区发展规划,建设配套道路,投资克里比物流园区,释放港口腹地发展潜力。

“我们既向产业链前端突破,将建设与规划、技术、资金等要素整合,又向产业链后端扩展,将港口投资建设与资产管理运营相结合,积极为全球客户提供港口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港湾公司董事长林懿翀说。当前,该公司正从承包商向投资商、运营商、服务商转型。

与此同时,从航运和港口这两个产业链关键点上出发,行业服务模式创新,港航合作从港到港运输向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转变,从存量资源合作向开发新市场转变。

“港航股权合作会是未来的趋势,中远海运近年来收购的7个海外码头项目中的4个控股比例超过50%,为产业链延伸和提高综合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曾港说。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参与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未来,中国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继续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港航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合作,构筑双方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开拓港口、海运物流和临港产业等领域合作。”陈英明说。

国际港口协会主席圣地亚哥·加西亚·米拉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的海上贸易向前推进,还会在全球催生更多的港口枢纽城市。(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