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广州4月9日讯】(记者王彪)一本薄薄的户口簿,牵动着居住、教育、医疗、就业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如此,户籍政策历来是观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维度。
4月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根据《任务》和中国目前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将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纵观《任务》全文可以发现,更少的落户限制、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配套政策、更优化的城镇布局、更高质量的城市建设、更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勾画出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轮廓。
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此次大城市落户限制放宽的政策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早有信号。
2016年10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今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出台,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城区人口规模较小的中山外,珠海、惠州、江门、肇庆等珠三角Ⅱ型大城市的落户政策已逐步放宽。
珠海在2018年3月取消计划生育等前置条件,社保、居住证连续满五年并在珠海有稳定住所即可直接申请入户。
惠州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
江门从今年1月起取消了积分入户和投资入户政策,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入户再就业。
肇庆在2018年取消了积分制入户条件,有合法稳定住所,持有居住证并连续居住满半年以上的人员就可以入户。
此次提出的“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意味着,Ⅱ型大城市在落户上将不得再有“社保年限要求”,换言之,上述城市的落户政策将全面放开,实现“想入即入”。
“除了广州和深圳,现在珠三角很多城市的落户政策已经比较宽松,肇庆等城市的外来人口流入量不大,此次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的总体影响可能不会很大。”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左晓斯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该政策总体来说有利于城市良性发展,让有意愿落户的人口成为稳定居住、就业的新市民,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于非本地户籍家庭来说,最大的入户动机就是子女读书。”左晓斯认为,此前的调研显示,举家迁移并有子女入学需求的家庭,落户意愿较为强烈。惠州等地在外来人口子女入学方面“两个为主”政策和积分入户工作落实得较好,基本能够在流入地就近入学,并且以公办学校为主,非户籍人口的落户压力也就比较小。
广东省社科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周仲高认为,此次落户放宽可以为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自由流动去除制度障碍,该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要有长远的发展观念,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把人口集聚下来本身就是很好的事情。
超大城市落户主要看社保和居住年限
除此之外,《任务》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根据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的划分标准,广东的东莞和佛山属于特大城市,广州和深圳则属于超大城市。
在中国各城市中位居前两名。在这背后,是两座城市在吸引大学生等群体落户方面的不遗余力。
广州,40岁以下具有中国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有学士学位就可以人才入户,深圳更是以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秒批”成为大学生毕业流向的热土。
东莞也在2018年取消积分入户的政策,持有居住证、正常参保满5年就可以落户,符合条件的人才落户更加便利。
左晓斯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后,广深这样的超大特大城市落户政策仍有进一步放宽的空间;广东在严格落实这一政策的基础上,可以探索进一步放宽入户门槛,促进区域发展所需劳动力资源更加集聚。
鼓励农民进城 “人地钱”挂钩
一个城市要发展,人口、土地、资产缺一不可。
《任务》提出,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落实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城镇倾斜政策,完善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贫困人口较多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
左晓斯认为,要鼓励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并落户,就需要政府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为所在地全体市民提供更为宜业宜居、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此外,这项政策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通过土地和资金的倾斜政策,来正面激励地方政府吸引吸纳农业人口在本地落户,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珠三角各城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紧张成为吸引项目落地、扩大城市规模的主要瓶颈。
以东莞为例,2018年东莞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指标为1444公顷,其中存量建设用地106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377公顷,其中“三旧改造”用地面积141公顷。
“城市用地很紧张,人口进来之后,用地不扩大,学校、医院就很难建设,现在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建设按照常住人口数量规划推进,但流动人口也有使用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周仲高认为,“人地钱挂钩”是解决城市发展用地限制在政策上比较大的突破,有利于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人口承载力,增强发展的包容性,让人们愿意到城市生活,对城市的长远发展是利好。
提高大湾区人口综合竞争力
《任务》提出,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有序实施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此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单个城市之间比拼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城市群之间的新一轮竞争正在上演。
人口的集聚无疑是此种竞争的最明显体现。
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177万,连续第四年达到百万级,超苏鲁浙之和。
这是广东发展的底气和优势。同时,这也反映出广东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明显要比鲁苏浙高。
随着广东周边省份的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外来人口进入广东的数量将会有所减少,回流的情况也将会逐渐增多。
因此,如何将这些新增人口特别是流入人口转化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是广东用好人口红利、人才红利的重要内容。
“核心城市人口集聚度很高,周边城市人口少,城市发展相对弱,原因有很多,人口集聚能力弱是重要因素。”周仲高认为,城市群是以一个或几个特大、超大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此次户口政策调整,有助于解决周边城市人口容量较弱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提高整个城市群竞争力,特别是对珠三角除了广深佛莞之外的五个城市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上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配套措施,将对提高大湾区的人口综合竞争力有积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