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虎门4月3日讯】(记者袁佩如 李赫 刘倩) 4月2日中午12时,随着一辆红色的货车驶入东涌互通,备受关注的珠江口过江通道——南沙大桥(即虎门二桥项目)正式通车。
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世界领先水平,还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加快形成。按照规划,到2035年底,大湾区将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条公路通道已建成通车
南沙大桥全长约13公里,起于广州南沙,先后跨越珠江大沙水道、海鸥岛、坭洲水道后,穿越虎门港,终点与东莞市沙田镇相接。
南沙大桥开通后,珠江两岸的车主过江将多一个选择,从广州南部到东莞的路程可缩短10公里,比现在缩短约半小时车程,市民出行更为便利。
据预测,南沙大桥开通后,将分流虎门大桥30%的车流,分流黄埔大桥17%的车流。开通前期,预计平日车流在5万辆左右,为设计通行交通量10万辆/日的一半左右,车辆行驶畅通度较高。
目前,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区共规划建设6条公路通道,其中,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4条已经建成通车。深中通道进展顺利,莲花山通道前期工作正在加快,这些重要通道将与纵向的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广珠东线、广珠西线等“黄金通道”一起,织起大湾区的“梯形状”快速通道。
珠三角高速路网超四大都市圈
站在南沙大桥上眺望,广深港高铁从庆盛站呼啸而过,广州地铁4号线在地下穿行,不远处莲花山码头粤港澳航线日夜穿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的支点之一,南沙大桥将成为支撑立体交通的新枢纽。
更完善的路网,通向更广阔未来。
截至2018年底,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361公里,密度达到7.9公里/百平方公里,核心区密度已超过纽约、东京、巴黎、伦敦都市圈。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广东通港澳高速通道分别增至3条和2条,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干线公路网络。
同时,珠三角港航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珠三角地区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6602公里,其中内河高等级(三级以上)航道1187公里;珠三角地区港口码头泊位182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34个,集装箱货物吞吐量6167万TEU;珠三角地区港口与国外港口结为友好港口73对,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305条,国际航线基本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
粤港澳大湾区还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群。2018年,拥有两个航站楼的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近7000万人次。三期扩建前期工作已经启动,未来广州白云机场会有5条跑道、3个航站楼。
陆路、水路、航空,路路相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逐渐完善,按下了构建内联外通现代交通体系的快进键。
综合发力“12312”交通圈
推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广东在行动。据悉,计划到2022年底,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基本达到当前世界一流湾区水平,实现“12312”交通圈。展望到2035年底,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什么是“12312”交通圈?也就是湾区内实现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湾区至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至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介绍,未来加快构筑大湾区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将以贯通内地与港澳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打造大湾区内部快速交通网络。
具体有哪些项目呢?除了刚刚通车的南沙大桥外,还加快推进黄茅海、莲花山、狮子洋、伶仃洋等重要通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东莞至深圳、常平至虎门、江门至中山、江门至鹤山、深圳至岑溪等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扩能改造,推进深中通道等尽快建成通车,满足大湾区日益增长的跨江交通需求。
同时,还将加强内地与港澳交通衔接,优化完善港深、澳珠的路网规划衔接,推进深圳东部过境公路、香港屯门至赤鱲角北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