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阿昌:“我一直在奋斗!”
阿昌是谁?如果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这么一问,很多创业者、投资者都会向你介绍他。阿昌本名王艳昌,他既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一位普通的咖啡厅服务员,也是中关村创业大街文化经营部运营专员,他用自己的“小奋斗”见证着中关村奋斗者的故事。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樊攀、盖博铭)阿昌是谁?如果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这么一问,很多创业者、投资者都会向你介绍他。阿昌本名王艳昌,他既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一位普通的咖啡厅服务员,也是中关村创业大街文化经营部运营专员,他用自己的“小奋斗”见证着中关村奋斗者的故事。
阿昌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很早辍学的他在打工时遭遇了一起事故,险些丧命。这让他开始思考未来,决定往外走一走。
“当时没有概念,一个人背着小包就来到了北京。”1995年中秋刚过,原本打算到广东发展的阿昌由于钱不够选择先在北京落脚,没想到这一留就是23年。
为了生计,当年22岁的阿昌在酒店刷过盘子,在小胡同里卖过水果。后来,他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的一家咖啡厅工作。从此,他便与咖啡厅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咖啡厅这个小社会里,阿昌每天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踏实肯干、善于沟通,借助咖啡厅这个平台结交了很多朋友。
阿昌认识的一位北大老师曾赠给他一本中学生英汉词典,鼓励他多学习。后来,他自己又买了本朗文词典,每天慢慢翻、一点点背,“今年已经翻第10遍了”。阿昌说,儿子有一次问他一个单词,他不仅能说出是什么意思,还能说出在词典第几页。
“感谢老师劝勉我学习英语,我现在的听力很不错。”2014年,昔日的海淀图书城向中关村创业大街转型,阿昌来到了这里的咖啡厅工作。随着中关村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创业大街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阿昌能熟练地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产品、交流工作。
“我是看着这条街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阿昌说,他还参与了创业大街基础设施等建设工作。现在,阿昌每天5点20分起床,一直干到很晚才回家,他忙着接待创业团队、组织创业活动、协助创业路演。他算了算,4年来,自己一共组织或参与了1700多场大大小小的活动。
老婆经常埋怨他是个“傻子”,说他每天起早贪黑不顾家、很少接孩子上下学,但他却乐在其中。今年,这位已经45岁的“傻子”由于出色的表现被聘为创业大街文化经营部的运营专员。
阿昌说,在中关村,他见证了一个个创业故事的演绎。“曾经有一家动画公司,起初很不错,最后由于内部分歧解散了;也有成功的,比如隔壁那家店,都是年轻人,每天反复试验、反复打磨,没黑夜白天干了八九个月,现在还挺不错……”这样的创业故事,阿昌有一箩筐,他曾见过为创业奋斗的雷军,也目睹过徐小平与融资人见面。
每天看着别人不停地奋斗,他也加快了自己奋斗的脚步。最近,他开始创业了。他参与创建了一个名为“solution大数据工场”的工程师俱乐部,为工程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的平台。
“一些技术工程师缺乏好的工作环境,很多产品都败在了技术上,为什么不给他们牵线搭桥呢?”长期观察着周围创业故事的阿昌觉得这样的平台大有可为,身为项目发起人的他已经在创业大街租下了店面,10月中旬就要开始运营。
“创新、创意都需要行动。”阿昌说,“我的奋斗就是要行动起来,将过往的积累付诸实践,踏踏实实地做事情,成功就一定会到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