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奉献边陲 励志科技创新 周家礽创新创业的中国标杆启示之二

扎根奉献边陲  励志科技创新 周家礽创新创业的中国标杆启示之二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9月21日特别报道】(记者温友平)周家礽的人生,从青年时期的军事院校学习锻炼,到壮年时期的奉献边疆,再到古稀之年的自主创业,是一部纵横捭阖的人生奋斗史。而这部奋斗史的绝大部分,都在享有“植物资源宝库”的中国云南写就——云南省会昆明,是周家礽和他工作过的云南白药厂、他60岁创办的滇虹药业和他83岁继续创业创立的群优生物的“大本营”。

扎根云南的50余年间,创新进取是周家礽不同工作岗位成长与发展的最大动力。1962年,周家礽大学毕业后自愿申请支边成为云南白药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先后于1965年成为技术科长、1983年晋升为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在云南白药厂26年工作实践中,周家礽锐意改革创新,为云南白药这一民族老字号向现代化药企的升级进化,奉献了一位药学工程师的智慧和力量;1993年,60岁的周家礽在正式离休几年后,更以独到的眼光,选择了“老山英雄药”作为初创的滇虹药业投产的第一个产品,使得滇虹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直到20年后滇虹跻身中国民营制药企业500强;2016年,83岁的周家礽宝刀未老再次创业,领衔“400岁创业天团”进军植物药妆领域,更创新链接互联网渠道,与80后、90后甚至00后们玩起了社交电商……纵观周老人生中从未停止的创新,很难不对这位如今已经耄耋高龄的创业者心生敬意。

目标明确,脱下戎装徜徉药学

人生就像一条河,弯曲笔直皆为规律。1957年,经过八年的军旅生涯后,周家礽从部队复员回到自己的家乡,等待落实工作单位。很不幸,由于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在台湾这层“海外关系”,周家礽的工作迟迟未能落定。

对此,周家礽并不气馁,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继续读书深造。1958年,他报考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成功考取南京药学院(现为中国药科大学)西医专业,实现了人生的再一次转折和飞跃。当初,周家礽为了追求进步从上海崇明高中投笔从戎;这次,周家礽则是为了寻求人生出路回到学校。其实,在周家礽八年的部队生活中,先后经过了两所军事院校的培养学习,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军校大学生了。

对于这次选择报考南京药学院西医专业,最大的动因就是周家礽自己从小患上中耳炎的痛苦经历。周家礽从三岁开始患上中耳炎后,由于缺医少药未能及时处理,已经影响了听力。在周家礽的整个青少年阶段,他的左耳中耳炎经常发作,炎症严重的时候,还经常化脓,遭受了不少痛苦。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入伍到了部队,得以使用链霉素这个西药抗生素,他的中耳炎终于治愈。后来,周家礽在通信兵部队担任排长的时候由于条件的艰苦患上了严重胃炎,也在部队得到了较好的西医治疗。由此,周家礽由感动部队的良好治疗而萌生了未来要献身药学的美好梦想。周家礽梦想着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如果能够学习系统的药学知识,发明治病救人的好药,那该有多好!

因此,周家礽这次脱下军装,便坚定地选择了南京药学院西医这个人才紧缺的专业,他决定要刻苦钻研西医理论知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西医的及时治疗,为新中国群众的健康生活作出自己的努力。

南京药学院,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该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正式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

在南京药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周家礽收获很多,其中包括他的爱情。在学习期间,周家礽认识了来自江苏常熟的同学顾惠芬并恋爱。1962年,经过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毕业后,周家礽与顾惠芬一起主动申请支援边疆,自愿到云南工作,最终他们被统一分配至云南白药厂(前身),并于同年结婚。从此,周家礽这对伉俪开始了专注于中国药学发展的生涯。

事业起步,云南白药厂技术骨干意气风发

周家礽在云南白药厂26年的工作经历,经历了中国文革前四年、文革十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十二年的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相应历史时代背景,从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新中国探索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历史。

周家礽是一位有独立人生价值信仰与追求的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他始终将一个时代的发展融入自己的人生追求之中,从而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1962年,就在周家礽被分配到云南工作那一年,云南省卫生管理部门要求制定云南白药暂行规格标准(草案);8月,云南省卫生厅进一步要求开展对白药成份的科学研究,周家礽正好赶上了云南白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踌躇满志的周家礽和顾惠芬夫妇首先对生产云南白药这一百年民族老字号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俩了解到,云南白药处方来源是原制售人曲焕章的爱人缪兰瑛公开的、药厂采料、配料、制造方法等一直未作任何修改。同时,他俩还了解到,从1956年开始,云南白药就出口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累计已达六万七千余瓶。

被分配到这样一家具有深厚传统秘方药业背景的国营中药企业后,周家礽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他一开始在生产车间担任技术员,结合自己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周家礽很快对云南白药的工艺制剂过程烂熟于心。周家礽认为自己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认知、钻研中国百年传统秘方,是他人生事业、尤其是他理想中的医药事业起步的良好开端。他将自己早年练就的通信兵的技术钻研精神,贯彻到了云南白药厂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醉心于生产工艺和配方的完善与改进。

在周家礽刚进厂工作时,云南白药只有粉剂,连说明书都没有,患者在药店买得到药,但得不到明确的用法用量的指导。经过一段生产实践后,周家礽通过充分自觉的科学研究,发现云南白药主要成分药性强、作用大,但药性强的成分中,含有毒性较大的中草药,存在较高的用药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剂型为单一粉剂,一瓶让顾客服8到12次不便定量,有的顾客还由于用量过多发生过意外。对此,周家礽想到进行工艺改革,改造生产设备、改变加温的条件和时间,使毒性大幅下降,正面疗效提高,同时做剂型改革降低过量用药带来的风险。图:周家礽(左)担任生产技术科长期间向来视察工作的上级领导汇报工作。

1965年下半年,经过3年一线生产技术实践后,周家礽刻苦钻研、勤奋扎实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赏识,被任命为云南白药厂生产技术科长。担任生产技术科长以后,周家礽担当起了云南白药生产质量、制剂工艺技术等重任,他也开始有步骤的推进剂型改造计划。随着他带领相关技术人员编制云南白药暂行规格标准(草案)、对云南白药成份进行全方位科学研究和完善现有制剂方法的利弊等等技术改进工作的开展,周家礽的专业、创新、系统思考让他成为了专家中的骨干,并因工作成果突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那时,云南白药作为云南传统产品,行销全国且处于经常脱销状态,仅在1966年,全国云南白药需求量就达到了400万瓶(每瓶4克)。云南省政府要求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大云南白药的生产。为此,白药厂生产车间大幅提高产量,在1966年上半年每月生产量为10万瓶,至8月份以后,就增至每月15万瓶,较好地保障了全国市场的需求。周家礽作为生产技术科长,顶住产能倍增的压力,指挥若定,对工艺标准和产品稳定性的保障发挥了关键作用。

命运多舛,内乱风暴无辜受押

1966年下半年,正当周家礽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来到了边城昆明,给周家礽人生以重击,造成了痛苦的人身和精神伤害。

1967年8月,由于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都在台湾这层海外关系,周家礽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关进了监狱。这是他人生历程中最黑暗的时光。他虽然坚信自己终会获得自由,但并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会来。

不幸中的万幸,周家礽在监狱生活中遇到了一位他称之为周老师的人生导师。这位周老师以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带给了周家礽监狱生活的另一个天地。周家礽回忆说,这位和自己关押在一起的周老师,是一位原国民党外交官,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英语水平和古汉语水平都很高。因此,他对周老师十分尊敬,并拜周老师为师,开始在监狱中系统地学习英语。之前,周家礽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的是俄语,完全不懂英语。

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周家礽委托在家里的妻子买来了《毛泽东选集》中文版和英文版作为学习英语的教材。于是,周家礽就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在狱中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的内容,一年下来,周家礽就可以流利背诵了。在这个过程中,周家礽既提高了对毛泽东思想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又扎扎实实地学习掌握了英语。在监狱关押的日子里,周家礽还发挥了自己在部队所学到的无线电专业技术特长。一旦监狱里的广播、收音机等通讯设备出现了故障时,周家礽每次都会积极主动去进行修理。对此,周家礽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是无限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哪怕有多大的艰难困境,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知识特长,就能体现自己人生所存在的价值。

对于这段人生所遭受的挫折经历,周家礽一直很少谈起痛苦之处,而是反复强调他在监狱中所遇到周老师对他的帮助,是他非常大的人生幸运。这种对自己痛苦的轻描淡写,和对帮助过的自己人心怀感恩,正是周家礽这段特殊经历的人生哲学修炼。在他自己看来,这段不幸的经历让自己有幸遇到了一位最重要的人生导师,也因为用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别人对所谓“反革命”的态度。这就是周家礽,在人生任何时候,他都表现出了坚韧和对于未来的坚定的信仰。这种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我的鲜明个性,注定了他在很多领域都能够成功。

锐意创新,云南白药剂改成功

1970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云南白药厂的生产情况十分关心,要求云南省委抓好白药生产发展的工作。为此,周总理做了三条重要指示:一、建立一个相当生产规模的云南白药专厂;二、建立云南白药专门的研究机构;三、云南白药原料植物由野生引为家种。

同年,周家礽的政治迫害终于得到纠正,他得以释放并恢复工作。白药生产线也恢复了生产经营,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气象。

这一年,云南白药的原料及成品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的科研计划正式实施,周家礽兴奋不已,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1971年林彪集团覆灭后,周恩来总理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努力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极左做法。在经济上鼓励领导干部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业务,恢复被砸烂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农村的分配工作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并作出了《坚持统一计划,整顿财经纪律》的规定,对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起到指导的作用。全国各方面出现好的转机,周家礽所在云南白药厂情况也有了好转。

1971年,云南白药新厂正式挂牌,集中资源扩充生产线和人员,解决了云南白药自创建以来就存在的规模化生产问题,恢复了生产技术科长之职的周家礽多年以来的创新设想终于可以实施。更让周家礽感到欣慰的是,这一年,云南白药正日益扩大生产,为了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保证药品质量,有利于生产更多更好的云南白药,云南白药的原料和成品检验方法及质量标准正式出台,要求达到用药安全和有效,又能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平时的检验工作。

于是,扎根生产一线的周家礽极力提出要进行剂型改造,将粉剂改成胶囊剂。这种改造,最初是进行手工分装,生产胶囊都是板上打洞,把胶囊买来之后,一个一个手工插进小洞,把白药粉剂一点点装进去后再封口,这样一天的产量极低,虽然解决了定量问题,人工耗费却很大。

1972年,在这种手工改造的基础上,周家礽又进一步提出建议,要引进胶囊的自动化生产线。对于周家礽提出的从粉剂改为胶囊剂的大胆生产工艺改革的建议,云南白药厂党委书记很支持他。于是,他们一起到北京图书馆详细查找资料,最终在一本杂志上发现西德有胶囊生产线设备。他们经过申请,获得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50万美元外汇额度,用于采购西德胶囊生产线设备。

1974年12月,整整花了两年时间,云南白药厂所引进德国的胶囊填充包装机设备终于到货,这也是中国第一台自动胶囊填充机。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开放,所以西德的工程师进不来,在广州口岸取设备也不能见面,只把设备运了回来。

在设备运回到厂进行安装调试过程中,周家礽的知识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周家礽对着一本一本说明书,凭着自己在部队所学无线电通讯专业背景和在监狱中通过向周老师拜师自学掌握的英语阅读水平,对照着中英辞典,一句句翻译过来,亲自参与安装调试。最终,在周家礽这种螺丝钉钻研精神的感染下,相关技术人员齐心协力,中国第一台胶囊生产设备在云南白药厂安装调试成功。

这台胶囊填充包装机设备,可以达到每分钟装瓶100瓶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云南白药生产效率,保障了云南白药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条件,使得云南白药胶囊初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77 年 5 月,云南白药胶囊获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正式大规模投入生产。这台机器至今被保存在云南白药博物馆中,插上电源依旧能够正常使用。云南白药胶囊不仅是至今仍在生产的经典药,也是国内胶囊剂药品的典型代表。

之后,凭借对技术的执着、钻研与创新,周家礽又创新发明了云南白药酊剂和云南白药贴膏剂等。他不断对云南白药的传统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减少原料的毒副作用,提升药性和安全性。

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贴膏等,周家礽主导的这些产品在市场中大受欢迎,为云南白药从西南一隅走向全国甚至全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云南白药荣获国家颁发的金质奖章,产品畅销国内和世界五大洲,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成绩斐然,晋升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78年4月,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企业实行党委领导、厂长负责、增加总工程师制度与职代会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1979年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逐步启动,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1980年,根据中央精神,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中国社科院等有关部门对一批工业企业进行领导体制改革的试点。1982年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条例》,虽然依然是党委领导,但是在实行党政分工体现了厂长责权利方面的统一,从而逐步实行厂长负责制做了准备。

1981年至1982年,全面推行工业经济责任制,主要是分配上实行利润留成,盈亏包干、以税代利,自负盈亏。1982年开始提出企业领导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解决多少年来长期存在的领导班子年龄偏大、人员偏多、文化偏低、专业人员偏少的状况,并且进行了初步的调整。

处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时期的周家礽,迎来了他自己人生发展的崭新一页。一个改革开放、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时代来临了,周家礽所积聚的创新力量也得到了爆发。图:周家礽在担任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后,经常白天下班后还要晚上继续工作,研究各种创新药剂。

1983年,周家礽在经过了十余年的生产技术岗位实践后,被隆重晋升为云南白药厂的第一任总工程师。这对于周家礽来说,是他从南京药学院(现为中国药科大学)毕业主动要求支边后开始的跌宕人生中巨大的成功;对于云南白药厂来说,也是它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时的云南白药厂是1971年新厂建成投产后的第一个十年,对于一位共同经历了这10年风雨的高知高职来说,新的工作岗位给他的事业征程提供了更大平台。

周家礽之所以能够成为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一方面是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作为一位科研技术人才,他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科技人才政策;另一方面则是他身上所具有的钻研和创新精神,让他赢得信任并足以承担重要岗位职责。正是凭着对技术的执着、钻研与创新,周家礽陆续推进了云南白药的剂型改革,从单一散剂到胶囊剂、酊剂以及贴膏剂,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智慧,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之尊,恰逢其时,名至实归。在担任总工程师的几年时间里,周家礽更成为云南白药老字号向现代化制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图: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担任云南白药厂首任总工程师的周家礽(左一)随同云南白药厂领导第一次出差香港。

——1983年,云南白药酊研制成功,同年获得云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

——1984年,云南白药膏研制成功,同年获得云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6月,云南白药厂被云南省政府授予“1983年度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企业”光荣称号;9月,茶花牌云南白药再一次被国家经委授予金质奖章。

——1985年,云南白药厂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云南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宫血宁胶囊研制成功,同年获得云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

——1987年12月,茶花牌云南白药、茶花牌田七花精、云丰牌宫血宁胶囊获得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3月,云南白药厂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1987年度全国医药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奖”;9月,茶花牌云南白药获全国首届健康杯金杯奖。

——1989年8月,云南白药厂顺利通过了国家各项考评,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1988年,周家礽因健康原因离休。在26年云南白药厂科技创新实践中,尤其是在担任云南白药首任总工程师任期间,周家礽带领技术团队不断推动云南白药老字号向现代化药厂发展,成为了一名可以载入云南白药乃至中国药业发展史册的功勋人物,也使其本人积累了足够的创新创业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周家礽60岁卸任云南白药总工程师之后成功自主创业,迈向了人生的另一巅峰。(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