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全球首发 广州故事占一半

《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微纪录片全球首发 广州故事占一半

从9月13日起,微纪录片《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将会在每周四同步登陆海内外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让全球观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部总共8集的纪录片中,来自广州的岭南非遗项目多达4个,他们分别是榄雕、广彩、打铜和通草画。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9月14日讯】(记者王瑾)从9月13日起,微纪录片《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将会在每周四同步登陆海内外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让全球观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部总共8集的纪录片中,来自广州的岭南非遗项目多达4个,他们分别是榄雕、广彩、打铜和通草画。

节目受众覆盖223个国家地区

《中国符号》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监制,五洲传播公司出品,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的现代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传递给观众,向世界呈现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充满活力的中国。“手艺仁心”系列的8集纪录片记录了8种非遗门类,包括篆刻、留青竹刻、打铜、陶瓷绘画、木雕、榄雕、广彩和通草画。

从9月13日起,《中国符号》“手艺仁心”系列将每周四同步登陆海内外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包括脸书、推特、国新网、中国日报、新浪微博……受众覆盖223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8个非遗门类中,来自广州的有4个,均由越秀区委宣传部推荐,并拥有广泛的海外受众基础。其中广彩和通草画均为广州十三行时期畅销海外的艺术品,在英美地区的博物馆里,有大量的馆藏传世佳作。打铜和榄雕也在近代走出国门,打铜的非遗传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将作品打入了国际奢侈品展;榄雕在方寸之间雕刻出天地的精巧工艺,在“2017墨西哥圣·路易斯·波多西国家博览会”上,震撼了当地参观者。

岭南非遗项目展现传承故事

在每集仅为10分钟的纪录片中,广州的4个非遗项目除了展现了老手艺的魅力外,更着重讲述了非遗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中的动人故事。这里有“非遗二代”的坚守热爱,也有不走寻常路的大胆创新。

榄雕传承人曾昭鸿,曾经极力反对儿子曾宪鹏辞职来做榄雕,而在父子二人的潜心钻研下,他们开发出诸如耳坠、项链、U盘等实用性作品,让榄雕走入了普通市民的家庭;

广彩传承人许恩福很多作品屡获大奖,部分作品曾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外宾。他的女儿许珺茹在继承父亲手艺的同时,读完了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可以用流利的英语来介绍广彩作品;

打铜技艺传承人苏广伟,被儿子苏英敏“剥夺”了铜器店的经营权,但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儿子,却通过互联网让铜器店重焕新生;

18-19世纪,通草画在西方风靡一时,鸦片战争后逐渐没落,传承人苏昕从2008年起潜心钻研通草画艺术、绘制技艺研究,并把许多精力投入到通草画传承教育的推广工作上。

让世界了解广府文化

《中国符号》项目总导演赵建华表示,“广府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广府文化集中在广州,广州的心脏是越秀。我们发现,越秀是一个老区,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经济发展也很好,越秀体现了一种老与新的冲突感,并且把发展和文化两者做得很和谐,这正是我们要找的。”

据了解,除了在传统节日举办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品牌活动外,越秀区已经连续多年邀请外国友人参加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二沙岛音乐季、广州爵士音乐节等活动,开展广州古城游、老外古城叹广府等主题旅游;通过文化交流、文化创新平台的打造,实现“邀请全世界看越秀”和“在越秀观全世界”的视野和格局。

越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推选非遗项目参与《中国符号》的拍摄,是希望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让世界更加了解广府文化、岭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题图:《中国符号》海报:手艺人语录。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