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9月6日特别报道】(记者温友平)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乃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凭借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人生追求而不懈奋斗的创新创业者,他就是当下中国创新创业生态中,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如今以85岁高龄率领着其他四位八旬药学家进行第二次创新创业的群优生物董事长周家礽老先生。
一提到创新创业,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是年轻一代的梦想。而周家礽却以“80后”的酷创业,展现了一个“400岁天团,高龄也青春”的独特创新创业风采,这无疑为中国创新创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并给予世界创新创业者带来最具震撼力和正能量的巅峰启示。
何谓巅峰启示?将周家礽毕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置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其本质就是放眼于世界、并与世界的浩荡发展与进步融为一体。如此,周家礽作为一个创新创业个体就像一滴露珠,充分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周家礽身上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类崇高的人生追求与实践,与所有跻身世界的创新群体所打造的商业传奇一道,进一步丰富了世界创新创业的样本,并具有高度示范意义!新
为此,美国新锐华文媒体《中美创新时报》将对周家礽及其所率领团队的创新创业历程和故事进行深入采访,并形成一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追求进步应征入伍华东军政大学
周家礽在不同的场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八个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其实,纵观周家礽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他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已经立下这个人生宏愿与追求!
周家礽,1933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岛的一个律师家庭。3岁的时候,他得了严重的中耳炎,由于缺医少药,一直没有治好,以致后来左耳听力基本丧失了。5岁时候,他父亲因病骤然去世,由此家庭生活就陷入了贫困的境况。6岁时候,他就开始上学念书,由于左耳听力不好,他就开始大声朗读课文,这样也就让他更加专心学习。周家礽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由于自小经历了得中耳炎身体病痛和父亲过早离开带来的心里伤痛,让自己从小就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应对生活带来的磨难,所以比同龄人更加成熟。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即将建立,正在上海崇明岛读高中一年级年仅16岁的周家礽受到新中国建立进步思想的深刻影响,他在积极寻找着自己人生出路。
1949年6月13日,上海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刊出了一则消息:《大批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华东军政大学本周招生第一期名额三万,陈毅将军任校长》。消息立即在上海和华东地区广大进步青年中引起巨大反响,掀起了一股积极参加华东军政大学的热潮。
这时候,正在上海市崇明岛中学念高一年级的周家礽深受鼓舞,便与进步青年同学一起报名应征。最终在1949年7月,上海市区共有18000名青年被正式录取,他们的名单公布在解放日报上。周家礽和他的同学也被录取,于是他们一道悄然离开家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一名战士。这是周家礽人生的正式起步。
根据史料记载,周家礽所入伍的大学是一所为新中国诞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具有深厚革命传统历史的军事大学。
1946年11月25日,由华中雪枫大学、山东军区军政学校、东江纵队以及淮南随营学校和山东军区通信学校等5个单位统一改编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在山东省莒南县大店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暨第一期开学典礼,中央军委任命华东军区副司令张云逸兼任校长,余立金、曾生任副校长。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的诞生,翻开了学院发展历史上新的一页。它汇聚了从珠江、长江到黄河广大地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教学力量,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先后培养输送了2万多名师以下各级军政干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持。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结束渡江战役,宁、沪、杭大城市迅速解放,新中国的诞生指日可待。为了加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央军委决定,将前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与三野军政干校合并,正式成立新的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校部设置于南京市黄浦路(原国民政府国防部),并任命陈毅元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副校长,钟期光任副政治委员。
周家礽回顾说,当年报名应征入伍,尽管一开始并没有让自己的母亲知道,但是他觉得自己是顺应了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浩荡历史潮流,对自己未来前程和道路作了一次正确的人生抉择。最终,母亲也尊重了他的决定,并跑来崇明码头送他参军。
两次聆听陈毅校长的重要讲话
1949年7月18日上午,欢送华东军大新学员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陈毅校长讲话,他说:“我过去来过这里,那是三十年前去法国学习前,我今天很高兴,又来到这里。”陈毅校长从当前形势谈到华东军政大学的性质:“军大既不是旧式的军事学校,也不是旧式的文科大学。军大是按照人民的需要为人民解放军培养干部的新式学校。在军政大学里能够学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革命知识。”
周家礽作为一位新应征入伍的学员,第一次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聆听了陈毅校长的讲话,受到了莫大鼓舞。尤其是“在军政大学里能够学习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革命知识”让周家礽这位进步青年更加坚信了自己参军入伍所选择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时隔68年后的2017年4月18日,周家礽84岁,再一次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昔日的一位新兵在经历了人生的历练后,成为了中国当下一位让人尊敬的成功企业家,应邀出席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和磐缔资本联合主办的“当今中国的创新生态与创业家基因”论坛活动并作主题演讲,分享了他一生创新创业的精彩励志故事。68年间,是周家礽人生的起步、成长与成熟,恰恰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一个无心而精妙的呼应。
欢送会结束后,周家礽这些新入伍的学生就到了位于南京的华东军政大学进行系统的学习。开始三个月是集中进行培训上课,几千人一起学习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这学习过程中,陈毅校长、陈士榘副校长等这些新中国元帅、军事家和卓越领导人经常亲自上课,给了周家礽这些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极大的人生影响。
周家礽对于自己入伍华东军政大学还有一段很深刻的记忆。他回忆说,经过了三个月集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后,1949年10月18日,华东军政大学在南京孝陵卫(今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第一期正式开学典礼,陈毅校长兼政委在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赶回南京参加华东军政大学开学典礼。
给周家礽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开学典礼上,陈毅校长气势磅礴地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报告。如今,周家礽尽管回忆不起陈毅校长当初讲话的详细内容,但是其讲话主题精神他还是牢记在心。陈毅校长对他们说:作为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大家到军政大学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一个美好的前途。
按照周家礽回忆的线索,记者通过有关史料的记载,在此还原一段当初陈毅校长面对席地而坐的三万名学员满怀感情地的报告内容:“全体同志们:今天本校举行开学典礼,我今天不讲别的,我想讲讲大家入学三个月来经常讲的‘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老解放区里,在人民解放军里,是人人能讲的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我们学校里大多数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大家到军政大学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想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争取一个美好的前途。中国青年的这种心理,我是懂得的,因为三十年前我跟大家差不多,满腔热望地追求真理,对旧社会看不惯、瞧不起,不愿堕落,追求真理,在以前每每使青年人失望。今天,你们找共产党,找对了,找人民解放军,找对了,参加华东军政大学,也做对了,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不会使大家失望和走错路。”
透过这段讲话,可以清晰还原周家礽作为一名强烈追求进步的新兵,当时所在华东军政大学人生成长的环境。自此之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成为了周家礽为人处世、尤其是后来创新创业践行“以人为本”的最高宗旨。诸如,在从南京药学院毕业后刚进入云南白药厂深入生产车间不久,周家礽就从患者角度考虑,提出了革新药剂由散装到胶囊的重大创新剂型改革;在自己创办经营“滇虹药业”之初,周家礽就明确定下了“以人为本,艰苦奋斗,科技兴药”的发展宗旨;而今创办群优生物科技,周家礽更是推崇要充分发挥老一辈专家的集体智慧,以此激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一代锐意创新创业,从而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
八年军校部队生涯的锻炼成长
周家礽在结束了三个多月的集中教育培训后,选择了哲学这门学科作为主修课程,开始系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随着学习的深入,周家礽经常思考着人生哲学这一个重大命题,并由此奠定了自己日后逐步形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
周家礽回忆说,在当年的学习过程中,他经常请教自己的哲学老师们各种问题。有一次,他问一位哲学老师: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这位哲学老师就对他说:人脑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我们不能用有限的脑袋去诠释无限的宇宙。所以,宇宙这个问题是值得永远探索的。
诸如这种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周家礽一直在学习、思考着,出色地完成了一年的马列主义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学习。
按照华东军政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所有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综合和专业培养后,华东军政大学还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特长,将学生们分配到了不同的军事学校进一步学习各种不同的军事技能。1950年9月,周家礽因此被分配到校址在张家口市的“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
此时的“中央军委工程学校”由开国上将李涛将军任校长,并走过了一段非凡的发展历程。据史料记载,该校前身最早是中央红军于1931年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央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校长王诤(开国中将)、政委曾三,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红军无线电学校。后来该校于1935年12月开始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先后迁到陕北保安、延安,改名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时称“延安通校”并培训近千名学员。之后1948年5月,在晋冀鲁豫军区组建成为“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简称“华北电专”),成为解放区最大的无线电通信学校。1949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华北电专”扩建为“中央军委工程学校”,校址选在张家口市。1949年11月27日“中央军委工程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开国上将李涛将军任校长。
周家礽来到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学习期间,学校有一大批苏联专家在这里从事无线电专业的教学工作。正是这个时候,周家礽开始学习俄语,开始接触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苏联文学作品,并慢慢地受到了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励志故事和人生精神境界的影响。这些苏联专家除了系统教学各种无线电专业知识外,还经常给学生们教唱一些苏联歌曲,诸如《红梅花儿开》、《喀秋莎》等,成为周家礽至今仍然最喜欢歌唱的经典歌曲。由于深受苏联专家老师们教学影响,周家礽从苏联文学到苏联歌曲都表现了极大的喜爱,并从这种文学与艺术的熏陶下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周家礽在历时两年多学习过程中也迎来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调整。1951底,全国高校开始院系调整。1952年5月19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升格成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952年11月,周家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因此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的第一届大专毕业生。
从学院毕业后,周家礽留校工作了两年。开始时候就是担任学院老师们的助教,帮助学院老师准备入学新兵学员们的教学资料、电信设备等,以便对新兵进行更好的教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助教后,周家礽正式走上了教学岗位,将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传授给新入伍的士兵学员。
作为该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并在学院工作了两年之后,周家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于1954年正式分配到山东莱阳的解放军通信兵部队任排长,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知识。周家礽任排长期间,一共带领30名士兵战士,坚守在维护通讯线路等设备的建设、技术维修和安全保卫等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带领着一个排的士兵战士,不仅要从军事教育、专业技术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全体战士,而且还要克服当年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一到冬天,在天寒地冻北方,经常是全体战士只靠一日三餐一碗小米粥和几个馒头来维持。久而久之,周家礽因此得了很严重的胃病,并成了他之后长期工作生活中的经常需要面对的身体疾病。经过了排长的锻炼后,周家礽之后又成为通信兵部队的实验员和技术员,在技术岗位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直到1957年复员。经过三年通信兵部队严格的锻炼,周家礽这位受过两所军事院校全面系统培养的部队军事人才,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专业知识所长充分地发挥出来,并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纵观在军队院校和通信兵部队先后八年生涯,周家礽无论从人生境界思想素养、军事综合素养和军事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学习、提高、锻炼和成长。在这八年中,周家礽特别热爱学习,热爱自己的岗位和事业,更是非常热爱新中国这个国家和民族。
周家礽在他和妻子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的庆祝仪式上,在家人的祝福声中,动情地唱起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以此表达人生几十年来对于新中国的那份挚爱之情。在这特别的人生纪念日里,周家礽的铿锵一生,映衬出小家和国家与时代命运的紧密关联,让在场的亲人和朋友们无不动容。
性格决定命运。在周家礽从小童年生活的过早生活磨难到中学学习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再到八年中国解放军部队的学习、提高、锻炼和成长,周家礽的性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为坚强、坚韧、充满毅力。这些性格特征为他之后几乎一辈子选择创新创业的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保尔·柯察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座右铭
周家礽在部队的这种成长,在他笃信的这句人生座右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得到充分彰显。
在华东军政大学,周家礽从哲学和社会学的专业角度开始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涵义,这位他之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来,周家礽在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后升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继续深造学习,由于接受苏联专家老师的专业教育和俄语学习,因此对前苏联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著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他最喜爱阅读的一部作品,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坚强意志和人生追求让他深受鼓舞。的确,保尔·柯察金勇敢、坚强的性格,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教育了那个时代的无数进步青年。作为一名新中国的解放军战士,周家礽就是其中深受保尔·柯察金这位钢铁战士影响深刻的一位。至此,周家礽心中“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有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个强大而生动的崇拜英雄人物!
因为在华东军政大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等专业系统教育,周家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学习工作期间,经常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来深刻体会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所揭示人类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仅一次,那么对于每个人如此宝贵的一生他应当如何渡过呢: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当他濒临死亡的时候,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所有精力,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进行的斗争。’”
就像自己当初经常与哲学老师探讨人类以有限的认知去探索无限的宇宙一样,周家礽通过内心思想的升华,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内化为自己人生的信仰和追求!周家礽回顾说:在新中国建国初期,自己怀着一颗渴望进步和报国的强烈愿望,有幸得到了在中国解放军院校和部队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成长,并促使自己不断阅读思考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既是我人生奋斗的初心,也是我现今坚持继续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
对照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如今周家礽对于自己仍然坚守在创新创业征途上也有一番异曲同工的人生感悟。有一天傍晚,周家礽遥望着天际上星星,对近三十年来一直陪伴自己坚持创新创业的小女儿周晓露感慨地说道:“从浩瀚的宇宙来看,我们人类地球是那么渺小,我们个人的生命又是何其的短暂。面对短暂的人生,人活着的时候无非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创造,一种是消耗。我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体力方面远不如从前,但是我仍然要选择去创业、去创造,而不是去消耗。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
对于父亲周家礽这番感悟,作为从小至今一直跟随父亲慢慢长大、开始读书、参加工作直到最终一起创新创业的女儿周晓露有着更深地体会。她说,她曾经多次问过父亲:当年从南京药学院大学毕业后,为什么要与母亲一道选择去云南边陲条件艰苦的云南白药厂工作?父亲说,那是受保尔·柯察金的影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么在六十岁进行创业的动机是什么?父亲说,还是受保尔·柯察金的影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么在八十三岁继续进行创业的动力又是什么?父亲说,仍然还是受保尔·柯察金的影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正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周家礽2016年83岁时第二次创业创办经营群优生物科技后,紧扣时代脉搏,探索出了创新的线上线下互联推广经营模式——周老创业店。这一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又区别于众多电商平台,不仅有充分广泛的线上推广,还有生动可体验的线下实体店。“周老创业店”这样一个互联网创新平台的背后,是年过八旬的周家礽和他的“400岁天团”,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创业者参与进来,接受一次周家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创新创业精神的洗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