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深圳今年将引进57个高水平医学团队

7ÔÂ26ÈÕ£¬ÉîÛÚÊеÚÈýÈËÃñÒ½ÔºÒ½ÁÆÎÀÉú¡°ÈýÃû¹¤³Ì¡±Òý½ø¶«ÄÏ´óѧ¸½ÊôÖдóÒ½ÔºÇñº£²¨½ÌÊÚÍŶӺÍÎÞÎýÊÐÈËÃñÒ½Ôº³Â¾²è¤½ÌÊÚ·ÎÒÆÖ²ÍŶӡ£Í¼ÎªÆô¶¯ÒÇʽ¡£

7月26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团队、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肺移植团队正式落地深圳,其中,董家鸿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领域的“第一把刀”,陈静瑜教授被称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邱海波教授是中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三个团队将分别在肝胆肿瘤、肺移植、重症医学领域提高深圳的医疗救治水平,补齐深圳在这些领域的短板。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7月27日讯】(记者向雨航)7月26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团队、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肺移植团队正式落地深圳,其中,董家鸿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领域的“第一把刀”,陈静瑜教授被称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邱海波教授是中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三个团队将分别在肝胆肿瘤、肺移植、重症医学领域提高深圳的医疗救治水平,补齐深圳在这些领域的短板。

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难度最高的,对供受体的匹配要求高,且需要多个医院和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中国属于高难度手术。2016年,美国完成肺移植手术2000多例,但中国仅完成204例。而在这其中,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团队就完成了136例,占比近七成,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此次引进陈静瑜教授团队也补齐了深圳在肺移植领域的短板。

陈静瑜教授介绍,目前中国肺移植面临两大瓶颈,一是供体短缺;二是供体利用率低。“供体利用率低主要是在移植过程中供体器官功能维护不好,出现水肿或发生感染等情况。”陈静瑜教授说,要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就得提高重症医学的救治水平,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重症医学团队的到来,正好为深圳市三院的器官移植“保驾护航”。

“器官功能维护和器官移植重症患者管理,中国都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流程和标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金秀说,在邱海波教授的带动下,深圳市三院将形成中国器官移植重症患者管理的规范或指南,提高供体器官的功能,增加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此外,双方也希望通过合作,在市三院建立具有中国一流水平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救治团队,构建以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为核心的移植相关重症救治体系。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底,深圳“三名工程”共引进了171个高水平医学团队,而今年又计划引进57个,届时深圳引进的“三名工程”团队将达到228个。值得一提的,在这228个团队中,与肝病相关的团队有7个,其中就有3个院士团队。

这些高水平团队的到来,将让深圳肝胆外科、肝移植等领域的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市民不出深圳就可以享受这些团队带来的医疗成果。“希望通过合作,不仅能带动深圳各医院临床水平的提升,也能带动深圳肝胆疾病‘防、治、管’模式的转变,加强肝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说。(完)

题图为邱海波教授的重症医学团队以及陈静瑜教授肺移植团队签约启动仪式现场。朱洪波 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