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中国蓬勃发展的“吃货经济”给全球带来机遇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织者2日与22家境外企业签署参展合同,其中有来自丹麦、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的四家食品企业。最新信息显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食品正在筹备“饕餮盛宴”,争取在今年11月于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投石问路,跻身中国蓬勃发展的“吃货经济”。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上海4月3日电】(记者陈爱平 吴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织者2日与22家境外企业签署参展合同,其中有来自丹麦、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的四家食品企业。最新信息显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特色食品正在筹备“饕餮盛宴”,争取在今年11月于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投石问路,跻身中国蓬勃发展的“吃货经济”。

境外人士认为,中国蓬勃发展的“吃货经济”正在为全球带来机遇。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上海代表处副代表莱沐然近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去年意大利向中国出口了价值约4亿欧元的食品,他预计,中意食品贸易额将进一步增长。

作为进口博览会组展机构之一,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也将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契机,向中国观众展示其各类食品和酒类。

近日,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还首次亮相2018上海高端食品与饮料展及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展示马斯卡彭奶酪等特色产品,并在现场举办中意厨师交流活动。

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开始“入乡随俗”。

在华服务意大利企业10余年的外籍顾问倪可胜介绍,以往意大利出口中国的食品习惯在印有意大利文和英文的外包装上贴上中文标签,而如今,不少意大利企业已经使用直接印有中文信息的外包装,显示了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这一方式在意大利本土也开始应用,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去旅游,热衷于沿途购买当地食品。

英国咨询机构英敏特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超过四成的中国消费者期待尝试没吃过的进口零食。中国消费者在国内进口食品商店、出境游途中、海淘等渠道都会购买进口食品。

无独有偶,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此前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六成消费者表示购买进口食品是为了尝鲜;超过四成受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每月都会购买一次进口食品;近一半受调查者单次购买进口食品的金额在200元至500元人民币之间。

上述报告提到,在上海市场近200种食品销售排名中,52个品类的前十名有进口食品品牌,比此前三年多了20个品类。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典范说,在境外企业看好中国稳定增长的消费市场并积极布局的同时,中国也进一步扩大开放,通过降低消费品关税等措施,推动和扩大国内有效供给,满足居民需求,促进进口产品同国内产品公平竞争。

达能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品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博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更多国际合作将开展,沿线的乳制品、矿泉水等食品将在中国打开更大市场。

去年12月,中国宣布大幅下调包括多种食品在内的日用品关税。截至今年1月,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其中15个已经生效实施,涵盖了8000余种零关税的进口产品。迄今,东盟的榴莲、荔枝、火龙果等热带水果,冰岛三文鱼,格鲁吉亚和智利的红酒等已实现零关税。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积极扩大进口”“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

境外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推出更多扩大进口的举措、为全球商品搭建更大的展示平台,将有更多境外食品搭上中国“吃货经济”的顺风车。(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