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8分钟,我真的很紧张,不能出现任何闪失!”3月4日,李月秋坐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座12层的办公室里回忆一周前的那一幕。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3月7日讯】(记者张玮)“那8分钟,我真的很紧张,不能出现任何闪失!”3月4日,李月秋坐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座12层的办公室里回忆一周前的那一幕。
李月秋是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烯旺科技”)副总经理,他口中的“8分钟”,正是刚刚结束的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那一场融合了科技和文化的试听盛宴《北京8分钟》——4年之后,中国将在北京首次举办冬奥会。
而让李月秋紧张的,则是当晚所有演员身上的那件薄薄的单衣。“韩国平昌冬奥会被外媒认为是近年来最寒冷的冬奥会,我们展示时已是韩国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现场气温降到零下3℃。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在寒冬里,穿着这件单衣还觉得‘暖和’。”
李月秋一边说一边卷曲了一下手中的薄膜,这正是“单衣抗寒”的秘密:加在演出服里的新材料——石墨烯膜。
“有一天我们接到北京奥组委的电话”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被认为是众多材料之中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成立仅3年时间的烯旺科技与“北京8分钟”的缘分来源于一个电话。“去年我们的董事长冯冠平教授接到了北京奥组委的电话,向我们提出了为参加演出的演员制作抗寒服饰的要求。”李月秋说。
而今年已72岁的冯冠平恰是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和应用不可绕过的人物。冯冠平曾是中国最年轻的传感技术专家,49岁主动请缨南下创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并大胆成立中国首个“孵化器”。截至其2011年卸任,已孵化企业1000多家,投资企业300多家,约20多家上市。这其中就包括现在深圳最知名的科技创新企业之一——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冯冠平与石墨烯结缘于2008年,那一年,他从美国硅谷带回一小瓶石墨烯,并在深圳进行实验分析后,“发现确实好”。翌年就开始从海外引进团队创办石墨烯产业,并相继引入30多家团队,目前企业分布在江苏、深圳和青岛等地。
2011年年底,冯冠平退休之际,推动成立中国首家面向石墨烯应用领域的应用技术部研发及产业孵化平台——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退休后又成立力合天使股权投资基金,并于2015年创办烯旺科技,横跨石墨烯研发、投资、应用三个领域。“石墨烯如何实现民用及产业化是业内难题,我希望为产业寻找应用方向,并树立行业标杆和示范。”冯冠平说。而这次创业也被坊间认为是高科技领域投资大鳄冯冠平具有象征意义的“第101次创业”。
正是在这一年,冯冠平主导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海外申请了专利保护。同年,烯旺科技研发推出了全球首款石墨烯发热服。
“要求零下20℃发热4小时”
接到任务后,李月秋被冯冠平定为此次项目的负责人,后来才知道,当时与烯旺科技一起竞争的还有十几家单位。“在制作中,北京服装学院的团队负责外饰设计,包括衣服上的亮片和灯光,而我们做加热的内衬。”
李月秋说,由于着衣者都是演员,需要进行大幅度拉伸扯等动作,因此演出服要求轻薄且柔韧性好,以便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还是闭幕式现场,天气都非常寒冷,需要发热服迅速发热且拥有保温效果。
“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零下5℃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发现需长时间候场,又调整为在零下20℃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李月秋说,那段时间他频繁往返北京和深圳,与总导演张艺谋也几次会面,不断对石墨烯智能发热服作出修改,仅大改就有3—4次。
“这与我们平时做民用发热服很不同。比如以前如果觉得不够热,那就往里面加一张石墨烯膜,但这就无法满足演出服轻薄的要求。再比如,我们在发热服内埋线,但演员拉扯动作一大,线就容易断。所以,在整个制作工艺、电路应用和温度控制上,研发方案都要改变。”李月秋说,团队为此曾在模拟零下20℃的情况下进行真人实验,确保调试的可靠性,以便在发热效果符合要求的同时,保证材料的安全性、电池的续航能力和服饰的舒适度。
最终,能在3秒内迅速升温发热的石墨烯智能发热服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任务完成者,李月秋也成为《北京8分钟》展示的石墨烯团队负责人。除了制作演员演出服,为保证展示时的“冰屏”和移动机器人在平昌能够顺利运行,他们还为现场所有演出设备“御寒”,对设备进行了抗寒、抗风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保证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稳定性。
深圳将规建石墨烯产业基地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企业界均对石墨烯技术展开了重点研究。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做好石墨烯等战略前沿材料的提前布局和研制。2018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中,石墨烯作为典型新材料也被多处提及。
深圳去年挂牌成立将石墨烯与具体制造产业相融合的创新中心,拟通过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实现深圳石墨烯产业两链融合的完整体系,推动石墨烯应用领域的产品制备产业化水平提升和规模化应用,使深圳石墨烯产业实现起点高、技术新、规模大、配套强的总体目标,烯旺科技等多家企业均被纳入其中。
据悉,深圳作为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等技术已跻身世界前沿,累计集聚了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余家,2016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产业规模超过16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23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深圳实施创新“十大行动计划”,明确把石墨烯作为“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和“十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重点,加快推进石墨烯技术产业化。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石墨烯产业基地,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等创新型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