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继俊参赞:共建中外融合、合作互赢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

邢继俊参赞:共建中外融合、合作互赢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

2月24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科技参赞邢继俊博士应邀出席在波士顿举办的2018年新英格兰专业人士专业论坛暨春节晚会活动并作了题为《共建中外融合的“一带一路”,打造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及意义、共建原则及框架、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中的科技创新等方面内容。这场由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近二十个华人专业人士社团联合精心策划举办的中西融合的“一带一路”专业论坛,将进一步激发海外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中美创新时报波士顿2月28日讯】(记者温友平)2月24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科技参赞邢继俊博士应邀出席在波士顿举办的2018年新英格兰专业人士专业论坛暨春节晚会活动并作了题为《共建中外融合的“一带一路”,打造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及意义、共建原则及框架、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中的科技创新等方面内容。这场由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近二十个华人专业人士社团联合精心策划举办的中西融合的“一带一路”专业论坛,将进一步激发海外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邢继俊参赞的演讲引起了在场近百位新英格兰华人专业人士听众的强烈共鸣,其中还有多位当地白人专业人士在演讲结束后同邢继俊参赞作了进一步深入交流。众多海外华人专业人士表示,在欢度中国传统新春佳节的美好时刻,能够聆听到祖国“一带一路”共建中外融合并打造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宏伟蓝图,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愿意为“一带一路”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带一路”是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

邢继俊参赞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一带一路”。他介绍说,“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覆盖人口44亿左右,约占全球的63%;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

邢继俊参赞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其中包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四大理念,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邢继俊参赞介绍说,自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后,“一带一路”继续不断推进: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国APEC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2015年3月,中国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2016年8月,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17年10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国共产党党章》,成为中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推进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举措。

邢继俊参赞认为,“一带一路”是纵贯古今、统筹陆海、面向全球的世纪蓝图。

“一带一路”建设是人类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了让新英格兰华人专业人士乃至更多海外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邢继俊参赞还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邢继俊介绍说,“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以长安为起点以罗马为终点,这条路被认为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郑和下西洋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顶峰。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丝绸之路”并迅速被认可。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但是,“一带一路”倡议更具有现实意义的世界背景和中国背景。邢继俊分析说,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而其深层次根源,仍然是发展不平衡。继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由此,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同时,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发展和治理经验仍然不足。邢继俊进一步分析说,中国的发展尤其是要亟需冲破“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这两个“陷阱”。

由此,中国愿意分享发展经验,与“一带一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邢继俊强调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有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极强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将中国发展置于更广阔国际空间来谋划的主动开放之举;“一带一路”建设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一带一路”中的科技创新合作成果

作为一名科技参赞,邢继俊博士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科技创新更是格外关注。因此,他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成果。

据了解,为了推进“一带一路”中的科技创新,中国先后出台了顶层政策措施。2016年9月,中国科技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

“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的领域是开放而广泛的。邢继俊参赞介绍说,“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农业、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资源和环境等,其中“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领域主要是海洋、先进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医药健康、防灾减灾。邢继俊参赞还进一步介绍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还确定了五大重点任务:密切科技沟通,深化人文交流;加强平台建设,推动技术转移;支撑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共建特色园区,支撑产业走出去;聚焦共性技术,加强合作研究。

邢继俊参赞介绍说,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已经有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资助了沿线国家一大批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研工作;面向沿线国家广泛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与沿线国家共建了一批联合实验室或者联合研究中心;与沿线国家积极探讨开展科技园区合作;建设了一系列区域和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合作中心,初步形成了区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放眼未来五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还将要进一步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邢继俊参赞充满信心地说。

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作为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有着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共建原则,提出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框架,确定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合作重点。

邢继俊参赞详细介绍说: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经过几年实践,“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全方位合作机制。在这种合作机制下,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充分发挥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平台的建设作用。

邢继俊参赞最后强调说,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中国欢迎感兴趣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以不同方式参与合作,让成果惠及更广区域、更多人民。其中,第三方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是公开透明的合作倡议。中国愿意与有关发达国家一道,发挥技术、资金、产能、市场等互补优势,开展第三方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完)

图:邢继俊参赞在现场作“一带一路”主题演讲。(郑自明摄影)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