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就已名校博士毕业的徐德清,曾在多所世界高校留下足迹,如今,他不仅是美国耶鲁大学电机系的访问学者,南京大学华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同时还是宁波“侨梦苑”中的宁波微总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徐德清博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力量,也感受到了他的家国情怀。
【中美创新时报据华人头条2月13日讯】25岁就已名校博士毕业的徐德清,曾在多所世界高校留下足迹,如今,他不仅是美国耶鲁大学电机系的访问学者,南京大学华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同时还是宁波“侨梦苑”中的宁波微总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徐德清博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力量,也感受到了他的家国情怀。
徐德清:我非常感谢这个时代
主持人:徐博士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华人头条的专访。您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名校博士学位,这在您那一代人当中是否非常的与众不同?
徐博士:首先我是非常幸运地,我在国内受到了很好的、完整的小学至高中的教育,当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国内就恢复了高考,那我就考上了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之后当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中国又大规模地派遣留学生出国,所以1983年我也很幸运地通过了全国的统考,考取了公派留学生资格。本来我是要去斯坦福大学的,后来受到“胡娜事件”的影响(出走美国的网球运动员),结果就把我改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虽然我的主修是在曼彻斯特大学,但是我学的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生物工程,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我也去过剑桥做实验,在牛津也做过实验,在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我都去做过实验。因为一个大的项目,我去过了很多国家,也跟很多的教授打过交道。其中,我合作项目中的一个教授——桑格教授(弗雷德里克·桑格,两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对我的学术、人生来说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我要感谢这个时代,碰上了好的时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代。
主持人:您在海外留学和科研的过程当中,您获得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对您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徐博士:虽然我是工科的,大学学的是工程,自动化工程,我的博士论文是基因工程,而且我也是搞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但是我身上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人家一直认为我是学文科的。这要得益于我在耶鲁大学学习过。1988年我到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然后就在那边待了二十多年。中间我也去过哈佛大学两年,这两所世界名校,它们都充满很强的人文色彩,我虽然在它们的工学院任研究员、做工作,但是它们有很多人文方面的课,我听了很多这方面的讲座,也跟很多人文方面的人打过交道,这一切使我形成了一种很强的人文气质。这也正是美国大学教育的核心,它叫“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我们国家那个时候学苏联,比较单一,比如医学就学医学,工程就学工程,显得比较单薄。所以,我非常感谢的是,第一,我受到了中国、美国、英国三个国家的教育;第二,我受到了很好的人文教育,使我现在不但能够开创我的事业,也很享受人生,比如我到一个地方就会很关心这个地方的人文,这地方的文化在哪里,这些我都很关心。这,丰富了我的人生,也使我有创新力。因为你的生活经历丰富以后,你的热点丰富以后,你的创新点就多了,所以我非常感谢这个时代。
徐德清:创业是件艰苦而又快乐的事
主持人:对您而言,回国创业容易吗,您为什么会选择回国发展呢?
徐博士:创业是件很艰苦的事情。创业为艰百战多,你每天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创业又是非常快乐的,就是当你克服了困难以后,往前进一步的时候,你就会很快乐。我曾在美国也创过业,2000年我跟中国新闻社合作开了“中国经济周刊网络版”,当时也融得了几百万美金,搞得红红火火。但是两年以后,因为公司支撑不下去了,那个时候虽然阅读量很高、点击量很高,但是没有现金流,没有解决付款的问题,我们就倒掉了。倒掉是很痛苦的,你想想看公司就关掉了,“树倒猢狲散”,计算机很贱地卖掉了,家具就叫人来拉走了,因为不能占房间,房间要收房费的,那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我总结了以后,我回国来,首先到了一个跨国公司工作,积累了一些人脉,然后又创业。后面几次有了前面的基础,特别是最近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也比较好,我也得益于这个,所以现在创新创业的路还是比较平坦,做得也比较开心,这也是我回国创业的原因之一。
因为我们毕竟还是中国人的背景,一般来说做事业的话要在你母语的环境能比较得心应手,我们华人在美国那个环境毕竟还是凤毛麟角,但是回到我们国内,我们又有海外的背景,有综合优势,会更顺利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对创新的包容度已经超过美国了,比如像支付宝、共享单车这些,在美国是可以做的,但是它的政策法规非常严,没办法去做;我们中国,对这些政策法规宽松多了,鼓励了很多创新的东西。
徐德清:每个侨梦苑我都想去设一个微总部
主持人:能否介绍一下您的事业呢?
徐博士:我现在做的叫微总部创新基地,在美国他有共享空间——WeWork,但是他们的共享空间仅仅是一个办公室的共享,因为在纽约租金非常的贵,单个小公司租不起,所以他们搞了共享空间。我从那边得到了启发,但又不单单只是办公室的共享,我们还有一些资源的共享,比如说我们对一些企业进行创业的辅导、人员的培训,对好的企业我们有天使投资,同时我们也帮他们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一些资源,所以我们其实是一个“加速器”。我在湖州,湖州市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们给了我们8000平米的用地支持,我们在两年之内就从0做到了一亿多,也成为了国家级的众创空间;宁波市政府给了我们更大的支持,他给了我们20000多平米做宁波微总部创新基地。同时,我们聚集了一大批海归在那边,特别是我们聚集了一批航空零部件的海归公司,为此国务院侨办专门在那边设立了侨梦苑,希望集结更多的海归学生、华商到那边资源对接,创新创业。所以我这两年确实感觉到,最近和今后这几年是海外留学人员、华人华侨回来创新创业的最好时候。
国务院侨办给我们挂了侨梦苑,把我们列为国家级的华人华侨创新基地,对我们是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首先它是个品牌效应,国务院侨办现在有17个侨梦苑基地,这17个基地当中大家互相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我们帮助很大;同时,侨梦苑也有侨梦苑基金,他的基金对落户于我们侨梦苑的企业也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国侨办的侨梦苑有国家的品牌,在海外也宣传侨梦苑,相当于就是把海外的项目和人才定点、精准地输送到我们的基地,对我们的基地是非常大的帮助。
主持人:平台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徐博士:我们两个微总部:湖州和宁波。湖州已经是国家级的众创空间,同时我们已经吸引了两百多家企业,网上有五千多个留学人员和五千多家企业在对接。我们现在一年两个基地加起来也超过五个亿的营业额,这是成绩。我们的挑战就是说我们要进一步的细化。因为现在这种众创空间、孵化器国内是非常多的,我们是民营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来,要盈利。而我的挑战就是要不断找到创新点,能够比别人快半步。这样我才能有创新的空间,盈利的空间,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因为很多模式一点就通,人家一学过去要么把我收了,要么把我灭掉了。
主持人:那请问微总部未来的规划又是如何呢?
徐博士:规划就是我们现在有17个侨梦苑,每个侨梦苑我都想去设一个微总部,这是国侨办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董事会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对于发展的希望。等到每个设侨梦苑以后,我就可以打包上市,这就是董事会对我们的希望了。
徐德清:在美华人华侨要当仁不让地做促进中美友好交流的使者
主持人:徐博士,您在美国留学很长时间,在中国都有过创业,您对于美国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在您看来21世纪的中美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徐博士: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我本人也见过基辛格,也合作出了本书,叫做《旅美学人谈21世纪的中美关系》。最近像特朗普、希拉里的竞选,我都有近距离的观察,包括这两人我也在竞选场合见过。那么最近,尤其这两天在国会讲话中很明确把中国提为“对手”,而不是一个竞争者,相当于往更负面地看待。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像我们在美国的华人华侨,我们要理直气壮而且当仁不让地做促进中美友好交流的使者。因为中美两个国家之间有很多的误解、误区、不理解,甚至是敌对的看法,我们要消除它们。因为习总书记讲的,“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两国如果合作的话,世界共荣;中美如果对抗的话,那对世界都是灾难性的。所以,我想我们在中国要多介绍美国的优势,多介绍美国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在美国我们要多宣传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多消除美国对中国的疑虑、误解。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做中间友好促进的桥梁,这是我的一个很基本的观点。
同时,我们在美国的华人要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促进与中国的友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不是说胆小怕事,怕得罪人,在中国也不敢讲美国的好,在美国不敢讲中国的好。我有幸在两个国家都生活过,这两个国家都是伟大的国家,老百姓都非常友好,我很有信心,经过我们两个国家,特别是我们美国华人华侨的努力,要把两个国家的关系从目前看上去的“对抗”扭转到友好合作,这才是大局。
徐德清:希望华人头条做世界友好的宣传者
主持人:徐博士,我们华人头条是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的一个服务平台,那请问您对于我们华人头条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徐博士:现在在中国,缺乏比较有独立性的、比较有个性的媒体,我希望华人头条能够像凤凰一样,很有个性、独立性。同时,你们现在的发展势头很好,我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地在全世界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头条”,把它铺开,做中美友好的宣传者,做世界友好的宣传者。
主持人:非常感谢徐博士接受我们的专访,谢谢!(完)
题图:徐德清接受华人头条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