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10时01分,重庆航空一架A320飞机从昆明起飞,11时50分在惠州机场平稳降落,12时38分又飞往合肥,标志着惠州机场新航线“昆明—惠州—合肥”首航成功。
【中美创新时报惠州1月30日讯】(记者 张昕)1月12日上午10时01分,重庆航空一架A320飞机从昆明起飞,11时50分在惠州机场平稳降落,12时38分又飞往合肥,标志着惠州机场新航线“昆明—惠州—合肥”首航成功。
如今,通航仅3年的惠州机场已跻身百万级机场,刚刚过去的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95.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4000吨。一条条航线的开通,不仅完善了惠州对外交通网,也让惠州的企业和产品更快地“走出去”。
细心的惠州人或许会发现,新航线所连接的城市,一头是广东惠州产品展销会曾经造访过的城市,另一头则是“惠货全国行”有望即将进军的城市,而早在2010年的那场昆明之行上,“惠货”便签下了260.95亿元的销售单。
龙门的农民画、罗浮山的百草油、惠阳的吉他、仲恺的无人机……
从北上、东进、西扩掀起“惠货全国行”高潮,到“惠货全球行”走出国门,再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一系列的“走出去”举措,“惠州制造”品牌正朝着享誉世界的目标进发。
惠州此举绝不止是为了卖产品。
惠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背后是惠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应对危机、潜心改革、转型发展,让贸易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唱响了一出出“减负加正”的惠企大戏。
在这样一片开放的格局下,越来越多的惠州企业对于技术和产品创新、转型发展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惠货”迈入了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参与到跨国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场危机下的“回航”:
寻找出路的扩内需之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这让全市外贸依存度曾超过150%的惠州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尤其是诸多工业企业被压得有些“透不过气”。
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盛隆制罐惠州有限公司,也是这场危机的亲历者。
“金融危机,欧美订单大幅缩减,企业该怎么继续发展?”这是美盛隆公司时任销售经理们面临的共同困惑。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的不单单是美盛隆,数据显示,仅2008年,惠州就有112家外企停产、41家半停产、34家歇业。
彼时,面对市场的“倒逼”,企业若不找出路,就意味着被“逼倒”!
“硬仗”当前,惠州市委、市政府与广大惠州企业“同呼吸”,适时推出了一系列帮扶“组合拳”,剑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这次因危机“回航”的转型方向聚焦在了扩大内需、开发内地市场之上。
2009年6月5日,广东惠州产品(南京)展销会开幕,一场史无前例的“惠货全国行”系列展销会随之启航。此后的8年,“惠州制造”高调进入了国内各大重点城市的展馆,各外向型企业依此接触内销市场,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与美盛隆一样落户于惠阳区的美思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得知“惠货全国行”消息后,公司董事长陈鸿月当即决定了参展,“公司订单在当年就排满了,销售量触底反弹。”陈鸿月说,如今在参加了多场“惠货全国行”展销活动后,公司内销份额逐年上升,还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了销售点,“南京、杭州都有直达航线,机场在家门口,去哪谈生意都方便。”
像是一种默契,跟随“惠货全国行”展销“走出去”的脚步,惠州机场复航3年来,19条航线基本覆盖了南京、杭州、重庆、西安、武汉、成都、南宁、南昌等10多个办展城市,用更加开放的交通格局帮助惠企更好地走出惠州,开拓国内市场。
9年16城,惠州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帮助众多惠企渡过了难关,惠州也成为全省21个组织企业到省外举办展销会的城市中举办场次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地级市。
在“惠货全国行”带动下,“惠州制造”打破了多年来外销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打响了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拉动型向内外并举型转变的攻坚战,销售渠道更为多元化。
据统计,仅“惠货全国行”办展的前3年,惠州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内销总额就突破了3000亿元,总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年均超千亿元。
一次机遇的“再出发”:
对准新兴市场的新“出海记”
2012年,欧债危机蔓延。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广大惠企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惠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帮助企业拓展销售,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必须“两条腿”走路。
而这一次面向海外市场的“再出发”,惠州瞄准的是开拓、扩大新兴市场。
当年8月,在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后,巴西圣保罗成为“惠货全球行”的首站,这也是惠州首次在海外举办大型产品展销会。
10天吸引3.5万人次进场洽谈参观,贸易成交额达11.1亿美元……这场当时惠州境外经贸活动史上行程最远、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成绩最好的展会,为广大惠州企业充分利用海外侨务资源“掘金”新兴市场亮起了一盏明灯。
“加快转型升级,企业‘用力’,政府也要‘给力’。”在南美经贸之旅取得圆满成功之时,参展政府代表团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在新一轮经济转型中,要帮助惠州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少对欧美等传统市场的依赖。
事实也证明,随着双向贸易的大幅增长,新兴市场不但成为惠州优势产品的巨大市场,而且也成为了资源性产品乃至新技术的重要来源地。如今,新兴国家市场已日益成为惠州企业“走出去”、打造世界级品牌的试验场,伴随而来的双向投资明显加强。
2017年6月,“惠货全球行”活动第6站挺进了墨西哥,加上巴西、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的5场展销活动,超300家惠企累计达成贸易合同金额超30亿美元。
“惠州政府提供了很多平台,我们每年参加惠货全国行、惠货全球行、云博会等展会活动,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惠州市华阳集团副总裁曾仁武表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1/4来自海外,并计划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在“走出去”过程中抢占全球高端市场。
同年9月,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开幕,中国企业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合作,布局海外市场的动作受到关注。
像是一种巧合,置身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东部的惠州,“惠货全球行”的足迹也走过了多个金砖国家。惠州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融入全球化开放平台,悄然上演着新的“出海记”。
“一带一路”的“新远航”:
“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
回看惠州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已然从在国外开办代理点的初级模式逐渐发展成投资办厂,尝试跨国并购、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等更高层次方式,从单一贸易向销售贸易、加工制造、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领域拓展。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白俄罗斯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入欧洲的门户。2017年5月,中白(广东)光电科技产业园入园企业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广东共有3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其中两家是惠州企业,分别是惠州超频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惠州沣元半导体有限公司。
这个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被誉为中白两国合作“旗舰项目”的园区,进驻企业首先要建设的就是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物流基地和配套服务区,未来将具备电光源制造、灯具制造、电器附件、器具制造等功能。
根据《惠州市贸易发展与对外经济合作“十三五”规划》,惠州将重点推动一批本地知名大企业在境外设置分支机构或扩大投资领域,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多层次经贸合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境外投资项目累计增加50个以上,累计新批境外投资协议投资额达到8亿美元。
如果说,“走出去”对惠州产业发展来说是个优胜劣汰、提升自我的过程,那么,眼下更多的惠企所期盼的是通过“走出去”提升自我,也期盼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团队落户。
截至目前,惠州已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吸引了3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惠州投资60余个项目,累计办起9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
当下的惠州,正面向全球聚集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企业尝到了“走出去”的甜头,也更加坚定了惠州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信心和推动惠货更好更快“走出去”的决心。
如今,围绕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目标,惠州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为补齐民营经济发展短板,惠州先后出台了“惠28条”“惠42条”等惠企政策,并将每年6月定为“企业服务月”。
2017年的“企业服务月”落幕不久,惠州产品(福州)展销会又接力举行。而在“企业服务月”期间,惠州市各级、各部门更是通过走基层、访企业、听建议的方式,广泛发动企业参加“惠货全国行”展销会,创新设立“一对一”服务企业的“首席服务官”制度,倾听企业诉求,创造条件引导企业更好“走出去”。
2018年,在充分征求广大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惠货全球行”计划在印尼举办,这将是“惠货全球行”的第7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