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触网”环游记

中国农产品“触网”环游记

海南芒果、舟山带鱼、新疆大枣、东北大米……遍布全国的农产品,正“触网”电商平台,通过快递物流直达消费者手中。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新华社记者林苗苗、倪元锦)海南芒果、舟山带鱼、新疆大枣、东北大米……遍布全国的农产品,正“触网”电商平台,通过快递物流直达消费者手中。

云南昆明的张扬曾是银行白领,2014年她和朋友在淘宝开了家“云南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网店,经营野生菌干、蜂蜜、古法红糖等云南特产。3年来,店铺积累了3.2万名“粉丝”,销量最高的西双版纳玉米最近一个月卖出了800单。

“为找到品质好的红糖,仅在西双版纳就找了17个寨子。最终说服一家世代做古法红糖的傣族家庭作坊,将产出的全部红糖‘触网’供应给店铺。”张扬说。

天猫近日公布的食品消费大数据显示,在其2017年举办的“年货节”期间,农村淘宝精选的200种土特产,不仅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还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例如,浙江临安的手剥山核桃,“触网”电商平台后,仅1周就卖出了200个农户1年收成的总和。

2016年,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

过去3年,中国农产品销售频频“触网”,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倍以上;2016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总额约达2200亿元,比2015年增长46%。

中国重视农产品电商对农业农村改革的积极作用。今年1月26日,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座谈会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部门要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商企业在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的创新探索,更好地发挥农产品电商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中国农产品销售“触网”飞速发展的同时,业内也开始关注食品安全。例如,以“土特产经营”为特点的农产品电商,普遍需破解“低小散”可能诱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在此间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对农产品电商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心主任赵兰香说,鉴于农产品电商具有虚拟性和跨区域性,各地管理办法、执法力度不一,建议打破地域壁垒,建立中国统一的监督惩处机制,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无论企业在何地注册、产品销往何处,都受到同等追责。

北京市农业电商起步较早、发展快速。根据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具有农业电子商务业务的经营主体”数据测算,北京市农业电商规模在3000家左右,销售规模达120亿元,北京农业电商标准联盟现有成员单位33家。

“沱沱工社”创办于2008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定位于“有机、天然、高品质”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沱沱工社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敏认为,有诚信、成规模的品牌、平台,将在农产品电商中扮演引领、整合的角色。她建议,网络农产品积极接受第三方监督认证,继而构建更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的调研显示,北京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始于2004年,按照“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基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以蔬菜、水产品为主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应用企业共有142家,其中蔬菜105家,水产37家,目前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该追溯体系尚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赵兰香建议,逐步推行完善的、以“追责”为目标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全过程追溯体系。

“逐步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生产的主要肉类、蔬菜、果品和水产产品纳入追溯管理范围,通过政府和第三方介入监督的方式,实现追溯信息资源共享,打通生产追溯、销售追溯。”赵兰香还建议,成立“品质溯源防伪联盟”,以区块链追溯码技术为载体,电商平台与合作商户互相开放提供数据接口,建立跨主体的合作机制。(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