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中国经济稳健迈向高质量发展令世界瞩目

财经观察:中国经济稳健迈向高质量发展令世界瞩目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9%,实现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的首次回升。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认为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释放积极力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健康动力。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海燕 何瑛)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9%,实现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的首次回升。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认为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释放积极力量,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健康动力。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赢赞誉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总量去年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面对中国经济的“亮丽”表现,海外舆论纷纷“点赞”。

“中国GDP去年增长6.9%来之不易。”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说,中国坚持制造业优势地位,投资和消费保持了顽强定力。

日本《每日新闻》评论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的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推动了有效投资,生产和消费都维持了良好势头。

海外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去年的增速既是对中国已采取的改革措施的肯定,也为未来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化提供了充裕空间。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认为,中国经济运行之所以保持良好并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去年中国在保持国内市场稳定、使金融系统摆脱复杂局面等方面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如此较高增速是在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情况下取得,实属不易。”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史世伟感叹道。

  优化结构动能无缝转化

外媒注意到,当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正出现有效转换。

“比起6.9%的经济增长数字,更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和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这样的表现传递出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即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再平衡。”东方汇理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业务主管阮豪忠评价道。

美国知名财经频道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援引专家观点说,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在传统经济之外,还有充满活力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驱动。

统计显示,去年全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

当下的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新经济和传统经济并存,经济发展正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的动态平衡。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所说,中国经济增长已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从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从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熊榆认为,政治体制的优势,确保了中国产业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升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必将持续下去。

中国增长释放全球活力

《芝加哥论坛报》近日撰文指出,过去一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了100%,这使公司股价去年上涨了80%,成为道指飙升的一大引擎。

这只是中国经济稳健发展释放出的外溢效应中的沧海一粟。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已成为共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越来越强,这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经济系特邀教授卢西亚诺·库蒂尼奥在巴西《经济价值报》发表文章说,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超过预期,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文章说,中国去年经济增速是德国经济增速的三倍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战略政策系副教授傅强说,2017年全球经济普涨的主要动力就是中国经济引发的正反馈效应。中国供给侧改革为海外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强劲的终端需求,形成大宗商品、工业设备进口的巨大体量。

201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775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仍将蓬勃发展。“由于中国对世界非常开放,中国经济增长将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将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好处。”

海外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注入了强心剂,提供了新思路,创造了新机遇,更多国家愿意与中国一起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给其他经济体提供的推动力也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增长在今年上半年维持强势。”傅强说。(参与记者:李晓渝、乔继红、栾海、钱铮、徐静、赵焱、温希强、徐海静、郑思远、金正、卢朵宝)(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