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增速新低折射中国经济积极转向

货币增速新低折射中国经济积极转向

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降至近年以来最低水平。分析人士指出,M2增速下降是货币政策取向转变、金融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预计今年这一指标仍将维持低水平,继续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北京1月16日】(新华社记者周文其 白少波 周强)中国广义货币(M2)增速降至近年以来最低水平。分析人士指出,M2增速下降是货币政策取向转变、金融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预计今年这一指标仍将维持低水平,继续为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M2总量及增速是反映货币供应的关键指标。中国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国M2余额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个月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3.1个百分点。

2017年5月末,中国M2同比增速为9.6%,首次降至个位数。其后6—11月,这一数据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分别为9.4%、9.2%、8.9%、9.2%、8.8%、9.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去年M2增速进入逐步下行的通道,年末创下新低,这显示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货币政策更侧重于“流动性合理充裕”,对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然而在此期间,中国无论是货币供应总量,还是贷款余额,增速都超过同期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之和,这也引发了一些资产泡沫。

“2017年央行等部门坚持‘中性’的基调,有意维持相对较低的M2增速,以减少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赵锡军说。

M2增速走低也是近年来金融监管加强的直接结果。去年开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金融机构纷纷调整经营模式,一度急剧膨胀的同业业务等逐渐收缩,资金空转情况有所缓解。

据央行初步测算显示,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比上年少增,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MPA考核完善、整治同业乱象等举措,约束了信贷扩张规模,降低了金融空转对货币供应的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强调稳健中性、货币供应总量有所控制、货币供应结构更为精准科学,这对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抓好三大攻坚战,排在首位的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会议进一步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张跃文说,过去市场存在流动性过剩、资金泛滥是导致一些金融风险点的基础性因素,现在M2增速下降有助于市场流动性处在中性偏紧的状态,对于消除金融乱象有着积极意义。

2016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7%,高于国际警戒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中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降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曾刚说,控制信贷规模将促进市场资金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资金价格定位更为合理,进而为降杠杆创造更良好的金融环境。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张跃文说,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并优化结构,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资金更多地向效率更高、盈利能力更强的产业流动,同时避免资金过多的流向产能过剩的产业,防止出现大量僵尸企业,这符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多位分析人士预计,2018年中国M2增速将继续保持在约10%的低水平,相比于2017年可能略有回升,但基本上很难回到过去动辄12%、13%的增幅水平。

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2017年为了解决一些风险点,采取了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随着这些风险点逐步解决,今年市场的紧张程度会有所化解,为推动中国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曾刚说。(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