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海交会在穗开幕,海归:“是时候回来了,未来的机遇在这里”

2017Äê¹ãÖÝÊÐ

“这里是世界500强的专场招聘区,半个小时内,我与中铁集团、富士康科技作了洽谈。儿子的简历也一并带来了,他正在墨尔本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拥有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的Michael Xie语气中透着兴奋。由于看好广东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51岁的他正寻觅一份科研总监的职位。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12月21日讯】(记者龚春辉 朱伟良 许可 王颖 骆毅文)“这里是世界500强的专场招聘区,半个小时内,我与中铁集团、富士康科技作了洽谈。儿子的简历也一并带来了,他正在墨尔本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拥有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的Michael Xie语气中透着兴奋。由于看好广东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51岁的他正寻觅一份科研总监的职位。

12月20日,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下称“2017海交会”)在广州开幕。会上广州同步发布“红棉计划”等引才措施,以10大方面政策支持海外人才在穗创业创新。

外籍高层次人才踊跃赴会

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覆盖面最广、最具影响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 本届大会有10多名海内外著名院士参会,包括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安东·纳乌莫维茨副院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院士等多名独联体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陈和生等。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坚科为2017海交会点赞,他说:“我们非常羡慕广州市政府提出和实施的人才引进计划。广州不仅设置了对海外高端人才的专项扶持资金和人才引进奖励,也搭建了像海交会这样一种洽谈会和论坛的形式,吸引大批海内外专家展示项目。”在他看来,近两年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背后离不开科技和创新,“这次我更多地体验到了广州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据悉,本届海交会展览展示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同比增加1倍,创历史之最。来自世界各地3000余名海外人才参会,拥有博士学位的占60%。他们当中,不乏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籍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近350名、独联体专家近100名、“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入围选手近300名、“智创未来”海外创新创业大赛入围选手近100名。

“千人计划”专家潘建伟的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墨子号”、李小光的全球首款双涵道旋翼智能飞行汽车、陆凡的全球新一代嵌入式人脸识别智能引擎、席宁的赛大千智能画像机器人、林峰的智能仿生手等项目均亮相本届展览。

2000项目及过万岗位揽才

广州人胡迪聪2012年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后入职亚马逊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这次回国,他深感中国的新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更让他兴奋不已。“美国亚马逊IT工程师年薪达13万美元,中国只有一半,即便如此我还是决定回来。”在他看来,伴随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配套的完善,珠三角的创新创业环境跟国外发达地区已相差无几,“是时候回来了,全球未来的机遇在这里。”

本届海交会人才需求旺盛,人才招聘活动规模扩大。据统计,中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及澳门均有代表团参会,来自181个城市。各地高校参展火爆,是历届参展参会高校最多的一届,共有113家高校参展,42家高校参会。其中,985高校6家,211高校20家,双一流高校7家。带来人才项目需求近2000项,岗位需求上万个。

在现场招聘活动中,本届海交会打造订制式招聘平台,并开设世界500强企业专场招聘会。富士康、阿里巴巴、汇丰、西门子、东芝、沃尔玛、恒大、永旺、海航、长江和记、中国联通、南方电网、索尼、霍尼韦尔、京东、中石化、中铁集团等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现场招聘。

富士康科技就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3D玻璃等前沿的专业领域面向全球揽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直言,他们此行的目标,是要以高薪和配套招揽海归人才。“我们希望吸引世界名校的毕业生,海归硕士、博士以及有世界名企工作经验者优先!”

“才一会儿功夫,我就收到了十几份简历,求职者大都是回国发展的中国留学生,也有在中大、华工等国内高校就读的国际学生。”一家大型中德合资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张小姐表示,海归求职者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对海外文化的理解力,“但需要放平心态,明确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此外,大会还依托O2O平台,设海外分会场,整合互联网线上、线下求职招聘资源,打造“互联网+招聘”平台。

“‘永不落幕’的海交会将在明年正式上线,常态化招聘会每年将举办200多天。”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黄剑锋表示,2017海交会依托互联网O2O平台,联合海外人才机构,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提供一个长期与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完)

题图;参观人员正在体验AR眼镜。董天健 摄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