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在上海虹桥火车站,79岁的美国人查尔斯·宾厄姆搭乘10时发往北京的G14次“复兴号”列车,成为今年上海铁路发送的第1亿名旅客。
【中美创新时报据新华社上海12月4日电】(记者贾远琨 何曦悦)4日,在上海虹桥火车站,79岁的美国人查尔斯·宾厄姆搭乘10时发往北京的G14次“复兴号”列车,成为今年上海铁路发送的第1亿名旅客。
以发送和到达旅客总量计算,铁路上海站(包括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火车站)今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2亿人次,平均每天有近60万人次通过铁路进出上海,火车站犹如“流动的城市”。
上海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诞生地,也是目前高铁开行最密集的铁路枢纽之一。2亿人次的足迹勾勒出中国铁路发展版图。
蓝底、内含“磁介质”、实名制……宾厄姆使用的新版火车票,是中国高铁开行和实现网络售票后的“升级版”火车票。
近年来,中国铁路“软纸式”火车票开始被“磁介质”车票取代。随着中国铁路售票系统升级换代,在车票上增加了二维码,进一步提高了车票的功能性和防伪性。
车票变化的背后,是铁路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售系统的不断升级。
过去,春运火车票常常一票难求。2005年至2011年春运期间,为了方便旅客集中购票,上海火车站搭建临时购票大卖场,不少人为了买票彻夜排队。
随着高铁线路不断开通,运力紧张逐步得到缓解。网络、电话售票渠道开启,旅客不再彻夜排队。
2009年起,上海站在站区增设自助售票机,长三角地区开通电话订票。随后,铁路售票逐渐进入网络时代。自12306网络购票平台上线,网上售票占总售票量的比例逐年上升。现在,上海虹桥站167台自助售(取)票机已成为虹桥站票务服务主角,承担了80%的售、取票业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也已成为旅客“新宠”。
“超过10%的旅客愿意选择不取车票,直接刷二代身份证乘车,这个比例还在增加。”铁路上海站虹桥车间主任潘冬林说,无线化、无纸化、智能化的高铁出行让旅客脚步越来越轻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