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二十次会议18日在香港举行,粤港双方同意就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等即将开通的重大跨境基建项目提早规划,深化联系,进一步方便香港市民在内地就业、生活。同日,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这标志着粤港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中美创新时报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查文晔 王攀 郭鑫)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二十次会议18日在香港举行,粤港双方同意就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等即将开通的重大跨境基建项目提早规划,深化联系,进一步方便香港市民在内地就业、生活。同日,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这标志着粤港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粤港合作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约1亿人口,面积56000多平方公里,GDP规模约13000亿美元,与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世界大湾区城市群相比毫不逊色。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粤港澳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南中国的又一新传奇正在诞生。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粤港两地毗邻而居,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就是香港企业赴内地投资的首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累计设立香港直接投资项目约14万个,实际吸收外资2559亿多美元。
近年来,随着广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出台,高技术行业逐渐成为香港投资广东的重点。港企投资领域从传统的纺织、化工、机械等行业,加快投向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现代服务业等。特别是随着粤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地服务业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据统计,2004年至2016年,广东共批准港资服务业项目34944个,实际吸收外资791亿多美元,分别占同期香港在粤投资总额的55.5%和49%。信息、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成为粤港合作重点领域。
金融也是粤港澳合作的一大亮点。截至今年8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9市与港澳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8.9万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的68%。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定期与香港、澳门金管局举行粤港、粤澳金融合作例会,与商界代表会晤,积极推动三地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合作。
金融合作是粤港澳三地合作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在过去数十年间,三地已形成成熟的合作机制。以粤港合作为例,1998年以来,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双方对口部门成立了31个专责小组,涵盖了策略研究、经贸金融、社会民生、口岸基建、区域合作、应急救援等合作领域。
经济领域之外,粤港澳合作深化的另一大重点是民生领域。今年4月1日起,广东全面推进供港澳蔬菜信息化溯源管理,目前已覆盖46家加工企业、245家种植基地,并将逐步推广到鲜奶等供港澳食品。
“现在每天有500多辆货车、10多艘船只满载着各类鲜活食品农产品运往香港,为700多万人提供每日饮食之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孟传金说,借助于“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广东不断提高供港澳食品安全质量,打造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在18日的联席会议后,粤港双方签署了7项协议及意向书,包括劳动监察、知识产权保护、医疗、高等教育、科技创新、青少年交流及建筑工程等多个方面。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此次会议双方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3个重点,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讯流和资金流的互联互通及将香港的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将继续在民生领域与港澳深化合作,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建设,促进教育、医疗和养老以及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控制疾病等领域合作,为跨境工作生活的居民提供便利,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对于澳门而言,粤港澳合作也是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必经之路。今年7月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除继续肯定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外,还首次提出将澳门建设成“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日前,港澳两地特区政府签署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港澳CEPA”)。协议覆盖货物贸易开放、服务贸易开放、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等多项内容。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表示,随着“港澳CEPA”的签署,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香港与澳门之间均完成了CEPA的签署,内地与港澳形成了更加优惠的自由贸易环境,产业叠加效应明显。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相互融合的软硬件条件将日趋完善。
“未来,粤港澳一定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湾区大城市群。”郭万达说,国家战略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考虑到了交通、地理、人口和产业集聚等多方面因素,十分具有前瞻性。粤港澳三地应共同努力,将这一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