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都、武汉、长沙等南方省会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后,近期沈阳市的吸贤纳才计划再次引人关注。这座地处东北的老工业城市计划未来5年吸纳70万高校毕业生落户,显示出对年轻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的青睐。
【中美创新时报沈阳10月19日电】(记者王炳坤 李宇佳)继成都、武汉、长沙等南方省会陆续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后,近期沈阳市的吸贤纳才计划再次引人关注。这座地处东北的老工业城市计划未来5年吸纳70万高校毕业生落户,显示出对年轻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的青睐。
不攒积分,不攒年份,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高校毕业生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在沈阳市“零门槛”落户——这是沈阳市近期推出“人才新政24条”的一大亮点。此外,沈阳市还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比如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租房补贴,对高校在校生和新毕业生购买商品住房的给予契税全额补贴,对于新落户并在沈阳工作且首次购买住房的毕业生,最高给予6万元的购房补贴等。
“目前沈阳市每年落户的毕业生约为7万,要达到今后5年留下70万人的目标,这一数字还需翻倍。”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副局长李建国说,出台优惠政策无疑会增添城市吸引力,逐步改变过去东北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尴尬。
中国多个二三线城市今年密集出台的倾斜政策,表明这些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
今年夏天,长沙市颁布“人才新政22条”,重点推行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还提供5种落户地址用于自选。杭州市余杭区为鼓励IT型创业创新人才落户,对到余杭工作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最高可给予6万元的生活安家补贴。高校林立的武汉市则以购房租房“打八折”、博士最低年薪8万元等“硬实惠”,赢得高校毕业生们青睐。
“这凸显当前中国城市竞争正从早期的拼产业、拼项目,发展到了拼人才、拼创新的‘拐点’。”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副研究员蔡翼飞说,整体来看,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转变;此外,中国城市以新技术革命和商业模式变革为引领的经济转型,也进一步加速了对人才的需求。
此轮招才中,年轻毕业生成为目标。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学研究员孟庆伟说,对年轻毕业生的争抢,也与一些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递减、一些地方老龄化加剧,能引来就业时限长、消费能力强的年轻毕业生,就相当于引来了一块优势资源。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人口的合理替代都有作用。”
今年5月,西安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新政,计划5年内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而长沙市也计划未来5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前来就业创业,其中大学生成为首选目标。
当然,优惠政策只是吸引人才的初级阶段。一个城市对人才能否引得来、留得住,关键还看包括产业活跃度在内的“生态环境”。孟庆伟说,一些新政相当于抛出了“橄榄枝”,只是表达了政府对吸引人才的迫切需求,“能不能把人才市场做大,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当地发展的潜力和人才成长机制的塑造”。
他认为,一些城市赠户口、给补贴,其实只是“敲门砖”,工作机遇和发展空间才是留住人的关键。从这个角度看,孟庆伟建议城市引才不可急功近利,要通过持续服务、提供创业和创造空间,保护知识产权,给予充分尊重等方式,为外来青年打造一片干事创业的乐土。(据新华社)
题图:8月8日,武汉首批大学生人才公寓交付使用。史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