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共十九大·中国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带来十个启示

(迎接中共十九大·中国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带来十个启示

 自中共十二大起,历次党代会都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30多年来,国际上“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但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社会主义中国以一种特殊方式崛起,这为解决人类问题带来了至少以下十个方面的启示。


 

【中美创新时报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李志晖)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为中国未来发展规划蓝图,推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迈向现代化。

根据“两个一百年”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10亿级人口规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和。

自中共十二大起,历次党代会都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30多年来,国际上“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但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社会主义中国以一种特殊方式崛起,这为解决人类问题带来了至少以下十个方面的启示。

 其一,以人民为中心

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给人民带来实际利益,是政府的使命。

正在进行的反贫困决战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绝不是抽象玄奥的概念和政治口号。中国用30多年让7亿多人脱贫,并将在未来3年让4000多万人走出绝对贫困,这意味着每分钟脱贫约20人。这项斗争艰苦卓绝、史无前例。2013至2016年,有120多名中共党员牺牲在反贫困斗争中。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国家的最基本任务。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要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13多亿中国人民心所向。

因此,“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2016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垃圾分类等六件事。在最高层决策者看来,“这些都是大事,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其二,强大的执政党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研究发现,没有政党或只有许多弱小政党的国家是最不稳定的。他特别承认中共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共已成立96年,执政68年,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数量超过任何一个西欧国家人口,其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近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中共具有“强大的政治引领力、强大的民心感召力、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强大的自我革新力”,这是中共真正的力量所在。

中共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而清廉的一个政党。十八大以来,中共八项规定引领社风民风变革,打“老虎”、拍“苍蝇”、立规矩,管党治党成效出乎国际社会预料。

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合法性。世界知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高。该中心2016年数据显示,87%的中国民众对本国经济形势感到乐观,位列美国、英国、日本等16个国家之首。

当下,中共正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并给出一张清晰的执政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起世界主流媒体广泛解读。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目标的举措。

 其三,集中力量办大事

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办事常常受到掣肘,往往议而不决。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能高效决策,并集中各种资源办大事,如抗击自然灾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防治污染等。

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量子研究、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的“井喷”。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铁运营里程达9600多公里,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级高铁线路的总和。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激发发展活力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发现,没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既有长远发展规划又有短期发展目标。

中国决策者可以着眼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以十年、数十年乃至百年计的战略规划,比如提出“两个一百年”目标、倡导建设“一带一路”“世纪工程”、建设雄安新区“千年大计”以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其四,有质量和效率的民主

民主的要义是对人民负责。

在一些国家,权力互相牵制形成了僵局,利益集团用金钱影响选举。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看上去“很美”的民主不但没有带来良政善治,反而导致“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

从发展实践看,中国式民主有较高的总体质量和效率。

在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大代表的核心职责是要为人民造福谋利。人民代表广泛性不断凸显。将于2018年开始履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基层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中国式民主的特质。以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的“十三五”规划为例,规划建议稿向各方征集超过2500条建议,反馈意见和建议吸收率达32.6%。这种民主科学的决策模式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

当代中国继承了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建立了一种基于政绩和民意、可称为“选拔加选举”的干部制度。官员政绩评审包括发展经济、创造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项目。经过竞争激烈的选拔选举,有才干的官员得到晋升。走红网络的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对此作了生动展示。

 其五,改革能力

中国面对的问题既有独特的一面,却往往也是人类的普遍问题:贫困、增长、公平、正义、幸福……

改革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成为中国奇迹的发动机。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民族复兴再次加油。

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已从改革中获益,其中包括出生于普通人家、在改革开放中接触互联网、如今已创造千万就业岗位的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2.8亿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成了新型工人。正在推进的营改增,可谓中国最大规模的减税行动,涉及近1600万户企业纳税人、1000万自然人纳税人。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认为,外界之所以认为中国今后发展势头强劲,是因为对中国政府的改革能力普遍看好。

近五年来,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权保护、全面二孩、户籍、医药、考试招生等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中国政府自身大规模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助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理念、制度和政策改革创新没有止境,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方案。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变成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关键词。

 其六,原创性的市场经济制度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既增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发展活力,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些被专家称为“两条腿走路”的原创性制度设计,反映了中国人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传统。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教授、上海同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正富说,中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共生互为的促进关系,超越了西方世界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狭隘经验。

得益于这些制度安排,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绩单”令人惊叹。今年上半年,中国日均新登记企业达1.6万家,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4%。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与国企制造运营的高铁一道,成为中国经济新风景线。

巨大的市场活力产生了“人才磁铁”效应。仅去年就有43万留学人员回国。浙江“80后”小伙斯康从法国归国创业,参与创办的公司已获十余项专利。他说:“这是时代的机遇,必须要把握住。”

 其七,保持社会稳定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地域辽阔、发展尚不平衡的国家,中国实现了空前的社会稳定,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找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

与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改革带来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但由于其能够较好解决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着力引导民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从而营造了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中国政府发挥就业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仅去年城镇新增就业就达1314万人;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缩小发展中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初步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官员日益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找到实现稳定的最大公约数。近年来,中国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使拥有7.5亿中国网民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为社会稳定提供网络安全保障。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定的国家之一。让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享有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

 其八,构建命运共同体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外部动荡中收获发展。

中国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和“文明冲突”可以避免。从经贸到投资,从军事到人文等重要领域,均可探讨合作路径。对于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可通过密切沟通协调来解决。

中国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妥善解决印军非法越界等问题,超越西方零和博弈理论,是和平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在“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把沿线数十个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现有包括英、德等西方国家在内的57个创始成员国,自开张以来已批准了28个投资项目,发放贷款总额约30亿美元。

中欧班列换挡提速,中巴、中蒙俄、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抓紧建设,中澳自贸协定成效显著……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也让其他国家搭上了中国发展的列车。中国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已写入联合国多份决议。

 其九,走自己的路

近代中国曾照搬西方模式,教训十分惨痛:经济一蹶不振,内战频仍,生灵涂炭。21世纪,此类悲剧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上演。

解决本国问题,只能在自己的大地上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平说,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美欧日经济地位下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引发全球性经济社会震荡。而中国经济不但没有硬着陆,反而加强了国企的竞争能力和政府的调控能力。“这就动摇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基本信念。”

今年6月,陈平等一批学者访问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主要智库,“交流中,我们明显感到美国精英目前弥漫的焦虑情绪。”

上海风险投资家李世默认为,中国发展成功的意义,“不在于向世界各国提供足以替代西方民主制的灵丹妙药,而在于从实践上证明了良政的模式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各国都能找到适合本国的政治制度。”

 其十,守住民族之魂

一个抛弃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却没有中断。如今,中共扛起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倡导发展先进文化的大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正被进一步激活。中国已推出一系列政策,加快建设文化自信。今年秋季学期,中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的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大大增加。

中国尊重文明多样性,善于学习、借鉴、吸收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这种自信和包容,是中华文明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正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的儿子5岁起学习汉语,尽管困难重重,但学得“还不错”。

“这门语言是中国的一个隐喻。”马丁·雅克说,“可叹我们西方人对中国还是太无知,我们必须理解中国的制度,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