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网“牵引”中国中部崛起
国庆前夕,高铁列车在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上正式开跑,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带入“2小时经济圈”。国庆假期,这条中部地区的跨省城际高铁线成为当地出游新选择。如今,中国中部的六省向着“米”字形高铁网迈进。一条条高铁线路正“牵引”中部地区快速崛起。
【中美创新时报长沙10月6日电】(记者 阳建)国庆前夕,高铁列车在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上正式开跑,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带入“2小时经济圈”。国庆假期,这条中部地区的跨省城际高铁线成为当地出游新选择。
如今,中国中部的六省向着“米”字形高铁网迈进。一条条高铁线路正“牵引”中部地区快速崛起。
2009年底,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干线在武汉至广州之间开通,位于中部的湖北、湖南抢占了高铁先机。此后,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全线贯通,中部各省加速进入高铁时代。
随着长沙、武汉、郑州、合肥等一批高铁交通枢纽的兴起,中部率先迈向了“米”字型高铁网。目前,从长沙乘坐高铁可以直达20个省市区,覆盖大半个中国。郑徐高铁2016年开通,京广、徐兰高铁在郑州“十”字相会,同时郑州至万州、合肥、太原、济南的四条放射线路正以“四路并进”格局加速建设。
在曾是“九省通衢”的湖北,高铁促成了武汉中心枢纽功能的复归。赣南闽西是革命老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2015年底动车开进了赣瑞龙铁路,拉近了革命老区和东南沿海的距离。
从空中俯瞰,以中部为圆心,呈“米”字型辐射的高铁线路承东启西、连贯南北,连接起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打通了整个中部经济圈,重构了中国空间经济地理版图,也为各区域板块的纵深发展与整体协同提供保障。
国庆前夕,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同一时间,位于湖南的中车株洲电机公司厂区,响起了一阵阵掌声。“复兴号”牵引动力的研发和生产者们,用这种特殊方式为中国高铁制造自主化致敬。
除了密集的高铁网络,中部地区同样是高铁研发与制造的主力,是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高地。
牵引电机是高铁动车组的心脏,是列车行驶的动力之源,而驱动“复兴号”的牵引电机产自湖南和山西。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稳居全球榜首。其中近一半由位于湖北武汉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四院)勘察设计完成。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在高铁不断擦亮中国制造金名片的征程中,中部始终承担创新重任,“尖端神器”频出。
2015年,中车株洲电机公司研制出被誉为3.0版高铁动力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驱动高铁迈向更高效、更节能的新层次。“中部造”动车等轨道交通产品,还担当了中国装备“出海”先锋,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兼具速度与品质的高铁,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象征,展示出极强的产业活力。以“中国动力谷”株洲为例,到2021年当地轨道交通产值将达2000亿元。
走出长沙高铁南站,只见一座打造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集群的高铁会展新城正在兴起,成为湖南开放的新平台。高铁的便捷还引来汽车巨头纷纷落户,长沙汽车业由此异军突起。
依托高铁的“虹吸”效应,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向中部汇集,城镇骨架拉开,新兴产业涌现。一个个高铁枢纽交相辉映,一条条高铁经济带辐射延伸,带动沿线产城崛起。
高铁还改变了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江西风景”借高铁驶往全国。内陆腹地江西上饶因高铁“骑跨式”交会一跃成为门户城市,旅游客流“井喷”。
“想要把高铁带来的人留下,就要把城建起来,把产业做起来,产城互动融合。”安徽宿马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文祥说,宿马园区在被定位为宿州城市副中心的同时,还确立了主导产业,2016年GDP增长20.5%。
高铁开通后,湖北借助珠三角“腾笼换鸟”加快产业转移承接,推动了制造业结构升级,产业布局“重组效应”凸显。
湖南商学院教授柳思维说,一条条高铁经济带正在历史性地改变中部:助推开放经济、提升城市化品质、促进区域合作、加速全域旅游。(据新华社)(参与采写:汪奥娜、李鹏、李建平、许雄、余贤红)
题图:武汉至九江客运专线湖北段正式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