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诺奖得主“扎堆”中国 助力产业创新

(经济观察)诺奖得主“扎堆”中国 助力产业创新

近日,以澳大利亚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命名的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在深圳正式签约揭牌。这是深圳第五座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10月2日电】(记者王丰 王攀)近日,以澳大利亚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命名的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在深圳正式签约揭牌。这是深圳第五座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实验室。

“我们希望能在中国最终打败幽门螺杆菌。”在签约仪式上,巴里·马歇尔介绍了实验室建立的初衷。据了解,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会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甚至是胃癌。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因发现了这种细菌以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而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及消化性溃疡病学组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约在50%,很多人会出现胃溃疡,甚至胃癌,因此在中国战胜幽门螺杆菌意义重大。

以巴里·马歇尔名字命名的实验室由深圳大鹏新区管委会、深圳大学、深圳市鸿美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巴里·马歇尔团队创办企业)共建,将致力于加速生物医学产业技术从研发到孵化到产业化的快速转化,在深圳形成一个以胃肠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链。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使中国在未来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至少降低50%,这能保证中国每年发生的数十万宗胃癌逐步得到根除。”巴里·马歇尔说。

除了巴里·马歇尔,从2016年到现在,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一批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扎堆”来访深圳,设立各种研发机构,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光电等各领域。其中由诺贝尔奖得主领衔、并以其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就达到5个,包括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等。

此外,还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得主正加快在深圳“布局”的步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正加速在深圳大鹏新区落地,他表示建成后将至少有1000位科学家在此工作,他本人也会在此工作、生活。

深圳的“诺贝尔奖得主扎堆”现象只是中国众多城市的一个缩影。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在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希望促进当地产业创新的发展。

在江苏南京,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聚德霍夫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共同建立“托马斯干细胞与神经科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在安徽的合肥、河北的石家庄、湖北的宜昌三地设立了工作站,工作站与当地的医院、科技公司等机构合建,致力于研发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诺贝尔奖得主“扎堆”中国,设立实验室、布局产业发展,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而政府的大力支持、良好的产学研环境无疑是最直接的因素。

据了解,深圳早在2013年底便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未来产业发展。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深圳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等。

2017年年初,深圳提出了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等行动计划,希望在化学、医学、光电等基础学科领域,以及在石墨烯、微纳米、机器人、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抢得先机,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后劲。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表示,深圳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帮助解决学术界和产业界间割裂的问题。

“我们有一流的技术,而在中国生产能够保证它的成本,将来这些科研成果可以反哺世界。”巴里·马歇尔表示,除了深圳,他的团队作为技术支持单位计划在中国国内开展“全国多中心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课题研究,邀请中国20家区域中心医院进行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研究。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金岷表示,中国国内城市都希望通过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带动城市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所以诺贝尔奖得主的产业化布局一般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诺奖科学家选择了中国,中国也选择了诺奖科学家,选择了以优质的教育、研究、产业化来推动城市不断发展与创新的道路,各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当扬长避短,积极理性地与其合作。”杜金岷说。(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