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立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深圳成立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定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深圳举行。在9月26日召开的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还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中美创新时报深圳9月27日讯】(记者杜艳 周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定于2018年4月14日至15日在深圳举行。在9月26日召开的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还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自2001年创办以来,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从最初的几个业务交流会议,发展到现在的15个板块,包括100多场各类国际专业会议、论坛、项目对接活动,累计吸引超过12000名外籍人才,其中超过4500余人达成岗位意向,为中国的引才引智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据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孙福金介绍,第十六届大会的总体方案在传承历届大会的精神上,各板块内容设计更加优化,特别与“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要更加紧密契合。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3个板块,涵盖展览洽谈、人才招聘、项目对接、高峰论坛、专题研讨等内容。

本次大会有五个特点:一是抓住节点。2018年是邓小平同志“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发表35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因此大会将特别设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引智成果展,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还将举办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海外专家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二是紧贴“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两个热点。三是将突出邀请更多的外国专家组织、科研机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设置“千人计划”专区,展示“千人计划”“青年千人”“外专千人”专家的创新创业成果。四是将首次设置德国、中国香港分会场,首次设置宝安分会场和龙华分会场,促进资源有效对接。五是针对专业化难点,大会将进一步梳理各大板块内容,设置1个引智综合馆及4个专业馆,即中高端人才招聘专馆、海归人才专馆、软件人才项目专馆、职教与高技能人才专馆。

为充分挖掘大会的丰富资源,使人才及项目对接实现常态化,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该中心是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的全国性、国际性的从事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的专门机构。主要职能是受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承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承办国际人才相关会议、培训、认证项目;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服务工作;建立海外高端人才信息库和海归人员信息库;承办深圳赴海外人才招聘活动等。

■数读

深圳海归持续10年增长

深圳吸引海外留学人员连续10年持续增长,累计人数超过9万人,由2007年引进1000余人,到2016年引进海外留学人员首次突破1万人,2017年预计超过1.5万人。截至2017年8月,深圳市累计共确认“孔雀计划”人才2601人,其中A类人才168人、B类人才587人、C类人才1846人。累计有18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为广东“友谊奖”人数的32%;14名外国专家入选中国“外专千人计划”,为广东省外专千人人数的50%。(完)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