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城市职业学院3名学生金砖国家3D打印大赛夺冠
8月26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砖国家首届3D打印与智能制造技能大赛闭幕。光、电等科技手段让整个仪式看起来异常炫目。灯光打在来自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郑进辉、邱信儒、李观喜3名获奖选手身上,让他们有了明星般的感觉。
【中美创新时报惠州9月6日讯】(记者黄珊 叶耀华 欧阳茜) 8月26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砖国家首届3D打印与智能制造技能大赛闭幕。光、电等科技手段让整个仪式看起来异常炫目。灯光打在来自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郑进辉、邱信儒、李观喜3名获奖选手身上,让他们有了明星般的感觉。
“我们竟然拿到了一等奖!”领奖台上,李观喜的双腿甚至有些发抖。
满心的激动和欣喜,3个小伙子甚至有些记不清是怎样走下领奖台的。
从站在国际技能大赛之巅到现在,11天过去了。拿到3D打印国际友谊赛一等奖、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决赛团体优胜一等奖的3名惠州小伙子回想起比赛前废寝忘食的备战、比赛中的状况频出和机智化解,记忆犹新。
备战刻苦训练“分分合合”
6月中旬,决定参赛以来,由郑进辉、邱信儒、李观喜组成的小团队就一边准备应付着繁重的期末考,一边不停地思考拿出怎样的原创作品参赛。在课业和参赛的双重压力下,焦躁的情绪不时地困扰着3人,尤其是在频繁地交换意见而无定论时,谈论会一下子跌入冰点,甚至演变成争吵,不欢而散。待彼此情绪平复,3个人又忘记了曾经的争吵,进入到合作当中。7月上旬,小组成员确立了参赛作品的雏形。
回忆起那段日子,邱信儒觉得辛苦却收获良多。由于时间紧迫,他们只能尽量挤出时间来准备比赛,所以经常在学校创客中心加班到深夜,乃至凌晨。最迟的一次是凌晨4点多,接近天亮才回宿舍。“我们经常会被保安拦在保安室,问晚归宿舍的原因。”邱信儒调侃道,相信保安叔叔都认识我们了。
给出建议、反复论证、着手建模、推倒重来……备战的日子在这循环往复间不经意溜走。
在原创作品设计通过了组委会的初审后,小组成员立即开始着手集训。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熟练掌握比赛所要运用到的软件。为了熟悉竞赛设备,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特意前往深圳一3D打印大型企业进行设备实操训练。
按计划,23日,领队老师和参赛选手出发前往杭州。22日,就在出发的前一天,因为想要更加胸有成竹,郑进辉又一个人跑回了实操训练的那家企业温习设备的操作。深夜回校,睡了几个小时,次日6时和大家一同出发。
“付出了那么多,应该是可以拿到奖项的。”组员们事后这样说。
比赛三维扫描获取的数据误差仅为头发丝的1/10
8月24日比赛鸣锣,比赛限时6个小时。延续备战以来的明确分工,郑进辉负责逆向三维扫描,邱信儒负责建模,李观喜负责答辩。
赛场上的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紧张气息。有的参赛队伍表现沉稳,道道程序有条不紊;有的参赛队员们心理素质略差,稍显慌乱,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们的额头上沁出汗珠…… 李观喜回忆说,他们的心态非常好,很平和。因此而带来的稳定发挥恰恰是他们夺冠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维扫描是第一个步骤,100分钟时,郑进喜已经完成了扫描工作。此后,为了得到更加精准的物件数据,他尽可能地反复完善物件的喷漆工作,重复扫描。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郑进喜获取的数据和原数据的误差仅为±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相似度近乎完美!”有评委脱口而出。
精准的扫描数据为接下来的步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比赛进行到下半段时出现了一些状况。建模时,由于框选错误,导致数据无法导入3D打印机,最惊险的是电脑还死了一次机。经过这番折腾,比赛仅剩两个小时。而小组成员们要在这两个小时内完成日常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打印工作。
怎么办?成员们没有慌乱,反而认真研究起任务书来,希望从中找出破解问题的答案。两台打印机分头工作、粘贴手柄、利用纸张架空模型……研究透任务书后,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终于,在比赛结束前5分钟完成作品打印、打磨、装配以及清理工作台等一系列任务。
最终,全场仅有3支队伍完成作品,来自惠州的这支队伍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除获得3D打印国际友谊赛一等奖和3D打印造型技术大赛决赛团体优胜一等奖外,学校还被组委会授予最佳组织奖。两位指导老师张方阳、吴仁君也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未来以比赛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指导老师吴仁君表示,这次参赛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参赛队员们均来自该校机电工程系,该系创建于2015年。参赛选手郑进辉和邱信儒是大二的学生,也是该系培养的第一批学生,李进喜是大一的学生。一个如此年轻、经验尚浅的学生队伍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得。
据悉,近年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大力发展工科专业,于2015年建立机电工程系。并将机电、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工科专业群。3D打印是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里的一门课程。
该校智能制造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张方阳说,本次获奖是该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阶段性成果。今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学校确认为两个品牌专业之一,投入专业建设资金600多万元,高职专业课程亦紧跟行业发展,开设了较前沿的课程,侧重培养学生掌握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
吴仁君表示,本次比赛,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将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促进课程建设。参赛学生也认为这次比赛经历对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非常有帮助,比赛经验对接下来参赛的同学也很有借鉴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