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创新时报

广州正成为最懂纪录片的城市

截至北京时间8月30日24时,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全球影片征集正式结束。共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和地区4239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其中境内1911部/集,境外2328部/集。无论是征片数量、质量,还是参与国家(地区)数量都再创历史新高。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9月3日讯】(记者李丹)截至北京时间8月30日24时,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下称“广州纪录片节”)全球影片征集正式结束。共征集到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和地区4239部/集作品参评参展,其中境内1911部/集,境外2328部/集。无论是征片数量、质量,还是参与国家(地区)数量都再创历史新高。

创始于2003年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从当初仅有13个国家、147部作品参会的活动,发展至今在征片数量和覆盖国家范围上保持着亚洲第一,也成为了目前中国历史最长、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节……

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正是广州城市文化与气质的变化。在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看来,广州未来可以成为中国最懂得纪录片的城市,从而提升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在本次影片征集结束后,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12月11日至14日举办。本次纪录片节将继续扩大展映规模,展映约100部共200场中国内外优质纪录片,特别策划“较真”“大众论坛”等展映交流论坛以及设置“通宵场”。更值得期待的是,今年的纪录片节还将向全球征集精彩的“中国故事”。

打造国际纪录片的东方“达沃斯论坛”

经过统计,2017广州纪录片节征集的作品覆盖范围包括全球五大洲,超过全球半数的国家参与角逐“金红棉奖”。境外作品数量高于境内作品,西班牙、巴西、阿根廷、法国、意大利等依旧保持强大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如约旦、老挝、马尔代夫以及越南等国家也选送了代表作品参评。

此外,参评影片中不乏获得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等大奖的影片。广州纪录片节主要承办方,广州环球瑞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鹂介绍,在2017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格拉苏蒂最佳纪录片奖和全景单元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第3名的《捉鬼》;在2017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国际纪录片单元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温妮·曼德拉》等多部影片都投片给广州纪录片节。

张鹂表示,作为世界八大纪录片专业节展之一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仅在征片数量和覆盖国家范围上保持着亚洲第一,并且已经成为助推华语纪录片走向国际的重要力量、展示海内外优秀纪录片的重要窗口、国际纪录片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广州纪录片节现已与近30个国际著名电影节展或行业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汇聚了561家中外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播出媒体、制作和发行机构,2376名全球范围内的纪录片行业领军人物、中外纪录片国际买家、制作人、导演。

这些业内人士在广州纪录片节这一平台上,交流和探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纪录片前景与趋势。2016年,节展期间促成纪录片意向交易额3.96亿元人民币,创历年最高纪录。张鹂表示,今后广州纪录片节的论坛活动将逐步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纪录片的东方“达沃斯论坛”。

在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看来,纪录片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文化建设、国际传播与影视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正是推动纪录片传播和发展的良好平台。他希望有一天,广州可以成为中国最懂得纪录片的城市,从而提升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扩大展映规模上映百部纪录片

如今,广州这座城市的纪录片氛围如何?2016年,根据爱奇艺的统计,广州观众观看纪录片总时长已经超过了北京、上海,位居中国第一。

张鹂回忆起2016年准备广州纪录片节的展映品牌“金红棉影展”开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时的情景。“中山纪念堂是近2000人的巨幕大厅,最开始还有些担心来观看开幕电影的观众不多冷场,没想到活动当天现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今年“金红棉影展”期间,广州市民将大饱纪录片的眼福。根据计划,在广州纪录片节期间,金红棉影展将上映100部影片,举办200场纪录电影放映活动。

不过,广州纪录片节不单单只是年底四天的节展活动。张鹂表示,希望可以通过影展,将纪录片节做成365天跟大众市民发生关系的活动,而且纪录片节的影展并不只是在广州。目前,广州纪录片节的影展包括了常设展映、主题展映、巡回展映和节展展映四大模块。

常设展映共有三个,分别设置于广州图书馆、上海同济大学的银润讲堂,佛山平洲文化中心在今年被开拓为常设展映点。

“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老佛山新天地》导演喻峰,对佛山南海平洲“金红棉影展”艺术影院成立当天的情景还印象深刻,“当天现场基本爆满,自从‘金红棉影展’做了之后,无论对纪录片的观众人数还是对地域范围的扩展都有很大提升”。

在喻峰看来,“金红棉影展”打通了广州纪录片节与市民之间的桥梁,使得广州纪录片节可以真正落地,不仅让更多专业领域人士可以参与,市民也有机会感受,这与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国际定位也比较相符。

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介绍,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纪录片展映越来越抢手,“从今年开始图书馆配合纪录片节活动尝试做专题活动,目前已经做了两场,效果非常好。这个活动一排出去,大概在20分钟内网上的报名座位就申请完了。”

巡展方面,“金红棉影展”2017高校巡展,于今年5月8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启动,历时54天,最终在沈阳大学落下帷幕。本次巡展共放映了200场次,共覆盖了7个地区,走进了20个城市,深入到40所高校。

征集孵化来自全球的“中国故事”

在广州,纪录片已经从寻找观众到今天一票难求,而且将全球各地的纪录片带到了中国更多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纪录片节已经不仅仅是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更架起了全球文化在中国汇集交流的桥梁。

“金红棉影展”举办3年来,共有来自中国、德国、法国、美国、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纪录片参与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南京、昆明等20个城市的公益和院线展映,200多部纪录片,逾1000场展映,吸引了近50万观众。

已经取得如此成绩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如何发展?而广州如何越来越了解纪录片,成为中国最懂纪录片的城市?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朱剑飞表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做好纪录片,首先要在纪录片的题材上以责任意识寻找合适的内容定位,此外,也要懂得善用新技术,让镜头成为有生命力的语言。“数字化的革命引发了这种可能性,我们要借助这种可能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纪录片《马夫》导演吴慕清则建议,广州可以考虑打造一个纪录片教育学院,通过纪录片、电影节已经跟全世界的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建立广泛的良好联系,邀请他们到广州来进行研究,打造出一个纪录片的核心学术中心。

专家的建议还需要时间践行,但在本次全球评优征集正式结束后,今年的12月11日至14日将迎来为期四天的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在继续扩大展映规模的同时,今年的纪录片节将更专注,并引入多元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陆志强介绍,为了给真正的“中国故事”提供顶尖的国际资源、丰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完善的孵化环境,今年4月,“中国故事”全球提案大会与加拿大Hot Docs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及瑞士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开展了征集活动的宣传,目前已征集到来自全球的六十多个提案。同时,2017广州纪录片节还将与“体验中国”项目相结合,选取优秀的纪录片人,对“体验中国”的过程进行记录、传播,对“体验中国”纪录片进行评选,借助广州纪录片节的国际传播平台,择优进行全球推广,以对外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和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完)

题图: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中山纪念堂展演。受访者供图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