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热衷农业领域创新创业

中国青年热衷农业领域创新创业

窗外的光投在蔡仕彪的脸上,这个刚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27岁安徽小伙,老式的三接头皮鞋上还留着一层从农田带回来的尘土。

 

【中美创新时报西安8月28日电】(记者沈虹冰 陈晨)窗外的光投在蔡仕彪的脸上,这个刚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27岁安徽小伙,老式的三接头皮鞋上还留着一层从农田带回来的尘土。

蔡仕彪是杨凌普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CEO,他和3位园艺学院博士联合创办了这家公司,依托专业与技术创新集成的优势,为设施园艺蔬菜、经济林果提供设施农业技术一体化服务。

“说通俗点,就是给农作物科学地盖房子建大棚,给农作物科学浇水施肥。何为科学呢?就是保证农作物在合理的生长条件下,运用创新性的节能降耗措施以减少农业运营投入,帮助农业种植者事半功倍。”这位在西北创业的南方小伙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态度格外认真。

蔡仕彪的企业落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业园里,这是一幢用旧校舍改造的三层办公楼,面积不大,却分布着40多家农业小微企业,创业者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朱铭强就是其中之一。

与蔡仕彪不同,朱铭强的企业需要经常和国外客商打交道。这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如今创办了4家企业,专门从事杜仲药材的研究与开发。他的团队共吸纳了9名博士和6名硕士。

“地球上70%以上的资源是生物质资源,但开发利用率很低。我们年轻人要主动承担责任。我希望将我的科研用于造福人类的生产。”为此,朱铭强引导农民种植户将杜仲种植由过去的乔林模式改成叶林模式,并形成杜仲精粉、多糖、木醋液、杜仲胶生产的全产业链。

在朱铭强的带领下,西北地区有200多家农户开始了新的杜仲种植模式,最多的一户年收入有200多万元。他预计公司2017年的经营产值能达4000万元,比2016年翻一番。

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业园不到2公里的 “众创田园”,是陕西杨凌示范区给有志从事农业产业开发的年轻人设立的“孵化器”,自去年5月1日开放起,已先后接待过9800多名青年“创客”,最终形成并留下了240多家大学生初创企业。

“和一二线城市青年创业热衷于IT、金融等行业不同,这里的创业80%以上都和农业产业有关,青年人投身农业的积极性在高涨。”众创田园负责人崔汉涛说,“这些农业企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地’,而是‘为农业插上翅膀’的现代科技生产和服务企业,在技术、信息、资金、市场方面有独特创新和模式。”

姜义亮和其他3位博士、博士后组成的团队被农民称为“土壤医生”。这4名“85后”青年技术人才创办的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土壤修复和改良。

“近年来土地流转,加上一些地区存在环境问题,对土壤修复和改良的需求激增。”姜义亮说。今年初,他在一次青年电商竞赛平台上结识了在陕西富平经营柿子种植合作社的代倩,代倩当时正为要扩大种植规模却遇到土壤问题而烦恼。姜义亮多次上门提取土壤样本带回杨凌检测,随后给出了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详细检测报告,并提出了通过加工柿子废弃物作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的建议。

基于姜义亮的建议,今年春耕时节,代倩联合合作社的农民将柿子种植规模扩大了两千亩。

如今姜义亮和他的团队足迹已经遍布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等地。“中国农业充满生机。”姜义亮说,公司的4名股东都在杨凌买房安了家,“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沉下心,做好农业”。

蔡仕彪说:“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希望,早日看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让农业成为体面而有前途的行业!”(据新华社)


中美创新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