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留学归国人员已超过5万人,成为广州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2日,由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联合课题组开展的《广州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状况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海归具有较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在中国目前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有16.5%的海归选择了自主创业。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8月22日讯】(记者江珊)广州留学归国人员(简称海归)已超过5万人,成为广州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22日,由广州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联合课题组开展的《广州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状况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指出,海归具有较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在中国目前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中,有16.5%的海归选择了自主创业。
特点1 爱创新
获发明专利多 科研活动挑大梁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的广州海归获得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为62.5%,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占比分别为28.1%和9.4%。报告分析,上述数据说明海归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较强,且具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此外,调查中发现,以青壮年为主的海归,在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或创新科研活动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超过四成的重点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为海外人才。其中,担任项目的主要领导或负责人和担任项目的技术骨干或中坚力量的,所占比例分别为23.2%和20.2%,合计达43.4%。
调查同样发现,创新能力强的海归主要工作在以自主创新为主的企业中,也就是说,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拥有发明专利的海归扎根广州。数据显示,海归所在单位核心技术来源渠道比较多样,其中,自主研发比例第一,占44.5%,国外引进占38.0%,模仿创新占18.1%,产学研合作研发占16.6%,中国国内购买占16.1%。
特点2 爱创业
16.5%海归选择创业 近五成企业规模过百人
调查显示,16.5%的海归选择了自主创业,他们的企业大部分还属于初创期,所占比例达到42.4%;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29.8%和27.8%。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大,其中,100人以上所占比例为47.3%、51-99人占7.3%、10-50人占20.0%、10人以下占25.3%。
课题组认为,约一半企业属于初创期阶段,也有近一半的企业规模人数能达到100人以上,可以看出海归的企业发展态势好,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自主创业的海归认为在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中,具有好的创业机会和项目最为重要,所占比例为61.3%。
然而,海归创业也面临诸多挑战。报告中提到,海归研发的技术、项目大都是比较领先,但以海归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行市场化的道路相对艰难。对于长期居留国外的海归而言,回国后面对复杂的中国市场,他们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另一方面,企业运营经验欠缺对创新创业构成了障碍。海归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创业经验不足。回到中国后创新创业往往是第一次掌舵一个完整的企业,其中涉及的诸如法律、投资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建言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 规划国际人才社区
在调查中,哪些因素制约着海归的回到中国发展?在回答“您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您和您团队的创新活力”问题上,选择知识更新跟不上和单位体制不合理这两项的人员较多,比例分别为51.0%和50.6%,选择“没有良好的合作团队”的人员,占比35.5%,而选择“缺乏科研经费”的人员,占比30.9%。在问及如何激励创新积极性时,海归认为,职务晋升、改善工资福利待遇和提供专业的进修学习机会这三项最为重要。
课题组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发展平台、提供金融服务、优化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发力,弥补短板,开创广州海归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
在载体建设方面,课题组建议加快完善海归创新平台创业,以留学人员创业园、科学城、中新知识城为重点区域,以企业孵化器建设为重点内容,统筹协调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同时,在开发区和中心市区海归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为海归提供相对优惠的住房政策支持,帮助海归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完)
题图:广州一流的创业环境,吸引了众多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才。肖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