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节 千舟竞发抢“第一网鱼”
夏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位于中国海岸线上的阳江海陵岛,阵阵海风吹来凉意。闸坡中心渔港的早晨,在“哒哒”的马达声中开启。
【中美创新时报广州8月15日讯】(记者汤凯锋 张由琼 )夏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位于中国海岸线上的阳江海陵岛,阵阵海风吹来凉意。闸坡中心渔港的早晨,在“哒哒”的马达声中开启。
6时许,年过五旬的冯伯一大早就登上了渔船。穿针、引线、拉拽……他和“队友们”站成一排,熟练地传递手头的渔网。4个多小时后,一堆杂乱的渔网终于被理顺。
这是出海前的最后准备。登上船顶眺望,这个三面环山的天然港口内,上千艘渔船密密而整齐地停靠,经过两个多月的休渔期后,渔民们再次准备好物资、检查好船只,整装待发。
“大家都想抢第一网鱼!”船主杨计连告诉记者,如今,随着开渔节的名气越来越大,该地区的渔家文化也越来越活跃,渔民都希望海产品卖得好价钱,“珍惜鱼资源”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
“越早回来越能卖好价钱”
风正千帆竞。16日,只等“开渔令”下,闸坡中心渔港内上千艘渔船将又一次驶向蓝海。
“靠海吃海。”从10多岁起,杨计连就跟着家人出海捕鱼,捕鱼的资历越深,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几年前,他投资近1000万元,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大渔船,排水量461吨,有10多名船员。
船员劳世先来自广西北海,他告诉记者,从7月初开始,他们就为开渔做好了各项准备,包括补修、调试设备等。几天前,他们已往船上运淡水、调味品、冰等生活物资,“大家都很期待”。
过去相比,如今捕鱼的船具已全面升级。记者在港口内看到,有不少是灯光围网渔船,船顶装有数百只100多瓦的灯泡。有经验的渔民告诉记者,鱼有趋光性,过了农历十五,月光没那么亮时,渔船才出海,晚上打开灯光,鱼群就会游至船周边,他们收网即可。
“如果运气好,大船出去一趟,可以获得100万元左右的收益,除去成本,利润大约有50%。”杨计连盘算着说,今年台风的影响不大,经过休渔期后,鱼可能比较多。“大家都想抢第一网鱼!”杨计连期待地说,“越早打到鱼,越早回来,鱼就可以卖得越好的价钱。”
“要共同保护海洋资源”
南海(阳江)开渔节始办于2003年,是广东省十二大节庆活动之一。作为典型的渔家文化盛会,开渔节吸引了数万名游客,活动所提倡的理念越来越受认可。
84岁的罗生是闸坡本地人,出海捕了一辈子鱼的他,如今早已上岸,每天坐在堤岸上,吹着海风,看着出去又归来的渔船。
“出海不是辛苦,是非常非常辛苦!”老人语气加重地说,“船上的生活不容易,风吹日晒,吃一口饭,海底的浪在翻腾,船在摇晃。”让老人更难忘的是,过去渔民使用的是帆船,最怕遇到台风天气,全靠观察云、海浪等来判断。 所以,每当出海捕鱼前,当地有个传统,就是祭海。罗生说,每次捕鱼归来后,他们还要带着鱼、猪肉等到寺庙祭拜。如今,虽然渔船已升级,但这种祭海的传统被传承下来,成为开渔节的重要一环。
作为闸坡传统的捕鱼者,罗生明显感觉到,海洋资源越来越紧张了。“过去我们捕的鱼大,出海也不用很远,现在就说不准了。”杨计连对此感受也颇深,他的船虽然大了,但每次捕捞的鱼量却不稳定,很多时候是保本经营。
因此,他们都十分支持“休渔”政策。“希望休渔期执法要严,要禁止渔船偷捕捞,大家要共同保护海洋资源。”罗生呼吁。(参与记者杨世华 万稳龙 陈瑞锋)
题图:渔民劳世先站在船头,他已为开渔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也希冀这一趟半个月的远航能有好的收成。张由琼 万稳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