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星期,3000多台演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名演出者,数百万观众,这是今年8月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的演出数据。在如此纷繁的演出节目名单中,中国艺术团体带来的20多台演出如何夺人耳目,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院静心倾听“中国故事”?
【中美创新时报伦敦8月15日电】(记者张代蕾)3个星期,3000多台演出,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多名演出者,数百万观众,这是今年8月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的演出数据。在如此纷繁的演出节目名单中,中国艺术团体带来的20多台演出如何夺人耳目,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剧院静心倾听“中国故事”?
在爱丁堡街头,中国原创多媒体舞台剧《因为爱》的海报随处可见,非常显眼。成功利用爱丁堡本土公关公司在艺术节上造势,从本月5日首演至今,这部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推出的舞台剧场场爆满,已接受英国多家媒体专访。
善于推广宣传还远远不够,节目好看才是硬道理。该剧以山东杂技团演员为班底,聘请美国制作团队,用西方流行乐和百老汇音乐剧独特的舞蹈语汇,重新打造中国杂技艺术。高超的杂技技巧和趣味十足的演绎方式,吸引不少观众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观看。一小时的节目能赢得现场600余观众上百次掌声。一些观众在演出结束后特意留下来,向演员单独表达赞美和谢意。
当地杂志The List用两个整版的篇幅专题介绍《因为爱》,把它评为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最值得期待的马戏杂技类演出,称赞“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们把超人般的翻腾跳跃技巧融入到甜蜜、温馨又不失幽默的表演中”。
如果说杂技演出获得西方观众喜爱是胜在没有语言障碍,那以汉语演出的现代话剧的成功,则更能体现东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优势。
14日下午,爱丁堡艺术节元老级剧院普莱曾丝剧院内,500多名观众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向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惊梦》在这家剧院两周驻演的最后一场演出表达祝贺。70年前,与官方国际艺术节分庭抗礼的8个艺术团体之一正是在这里举办演出,开创了爱丁堡边缘艺术节。这个剧场由此成为每年边缘艺术节最核心的剧场之一,也被视为演出品质和观众数量的保障。今年,这家剧院主动向中英合作话剧《惊梦》发出邀请。
《惊梦》讲述女主角因爱情坠入离奇梦境的故事,由上话和英国壁虎剧团联手创作,中方出演员,英方出技术。执行制作人唐诗告诉记者,该剧的筹备缘于两年前,“我们几年前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看到壁虎剧团的演出,认识了这个年轻有拼劲的团体。去年,我们把他们请到上海开始合作”。
去年恰逢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惊梦》巧妙融合了这两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元素,比如,让《仲夏夜之梦》中的角色出现在女主角梦境中,用皮影戏的方式演绎《牡丹亭》的故事等。
尽管演员用中文演出,但充分的肢体表演让这部剧易于为异国观众所理解。“我能看懂这个来自中国的故事,”来自希腊的观众阿马莉娅·贝内特说,“我听不懂中文,但我完全明白剧中人的表情、动作和情感。语言不是障碍。这部话剧用西方人熟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嫉妒和解脱的故事。”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这使得该剧在爱丁堡演出期间观众如潮、好评无数。《英国剧院指南》《百老汇之宝》等专业剧评媒体纷纷打了满分5星,连挑剔的《泰晤士报》也给予4星好评。
《因为爱》《惊梦》连同《罗刹国》《蠢货》《中国新城深圳新声》《夫人计》《影人》,是由中国文化部主推、在今年爱丁堡艺术节上“聚焦中国”板块集中展示的7部优秀剧目。这是中国首次尝试以整体运作、统合资源的形式在爱丁堡艺术节上推广中国文化。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项晓炜说,节目挑选基于民间艺术机构的意愿,目的是在国际知名艺术节上集中展演一批高水平的艺术项目,充分体现中国戏剧舞台艺术的整体实力。
在万花丛中,如何突出亮点?项晓炜认为,推动中华文化艺术“走出去”应该着眼三个亮点:国内受关注的传统艺术、当代创新艺术,以及新人新作。而“聚焦中国”板块有助于“重点表达,集中力量办大事”,把这些文化艺术亮点带到国际舞台上,实现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突破。
从今年起,“聚焦中国”活动将每年在爱丁堡艺术节期间推出,征集、遴选高水平的节目参加,提升中国节目在艺术节上的影响力和关注度,逐步在这一国际舞台上打造中国文化新名片。
艺术团体的实力演绎,加上政府支持的推广平台,期待“中国故事”在爱丁堡这个英国艺术之都更受欢迎。(据新华社)